用这些与哲学启蒙有关的动画和绘本,开启孩子的思维脑洞吧~

热血动漫时间:2024-04-27 19:58:56点击:369

可最近在追了几集《奇葩说》之后,真是被刘擎教授圈了粉,于是又想着还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这个话题。要开启孩子的“思维力”,其实还有个非常好用的工具,那就是:哲学。听到这两个字,或许有的朋友会打心里急速竖起一道屏障:这么抽象、形而上的概念,别说孩子了,就是一个成年人能够也不太懂呀!可其实,“哲学”在我们的日常里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最近写的几部影片,比如纪录片《孩子眼中的世界》、动画电影《心灵奇旅》,里面其实都涉及到怎么去跟孩子聊一些“大问题”。这些问题通常都比较抽象,和自我、情绪、道德、生死相关。
当我们和孩子聊这些问题的时候,已经就涉及到“哲学”的范畴了。
不知大家在平时有没有观察到,其实孩子们的脑洞都很大,经常会问我们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我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那在这之前,我在哪”、“宇宙最远的地方在哪里”……我们搜肠刮肚想了一圈答案,却发现他们问的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很多都不是一两句可以说清的,甚至有的连我们自己也根本不知道答案。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孩子在问这些问题的时候,思维的大门的确被打开了。我们可以清晰地听见智慧的齿轮在转动,而那个启动齿轮的按钮,其实就是哲学。
图片
毋庸置疑,哲学,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提高孩子提问力和思维力的一个有效道路。
那我们该如何为孩子进行“哲学启蒙”呢小暖明天为大家推荐两部动画片和一份童书书单,借由这些作品,帮助我们和孩子聊哲学。

《雨果带你看世界》

图片
这是一部由BBC儿童频道制作的动画片,每集5分钟,探讨一个抽象的概念,比如“朋友”、“嫉妒”、“公平”等等。从孩子的视角切入,通过一个名叫雨果的红头发小儿子和他与朋友之间发生的事,让小朋友跟着这群人物的困惑,一起探寻和思考。
图片
可以说,整部动画片都是在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讲述这些名词。3岁+的娃应该就可以开始看,不过能够5、6岁的孩子理解得能更好一些。

图片
我最欣赏这部动画片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讲述方式特别巧妙。潼潼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妈妈,学习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部动画片里就刚好有一集讲这个。它先是从雨果已经学会的技能入手,像是走路、跳舞、做数学题,为孩子们解释了何为“学”。接着,由雨果的疑惑“想学新的东西该怎么办”,引出了“我们可以向谁学习”。
图片
除了教员、父母、朋友,片中还提到了“从生活中不经意间学到”这个视角,从而引出了“从失败中学习”这一角度。而片中,“一直犯错,要怎么学习”、“我们每次都能学到东西吗”,这样的魂灵拷问,又可以带着孩子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中。

图片
再比如,有一集讲“妥协”。一开场,雨果就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一直同意别人的观点吗”什么观点是大家都会认同的,什么观点是大家很容易产生分歧的,都帮孩子们一一在片中展示。

图片
孩子们会感知到,当人们意见相左的时候,会不那么和谐和痛快,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剖析到这一步时,“妥协”这个词便登场了。原来,我们可以找一个大家都赞同的事来做,这样就叫“妥协”。到这一步,思考还没有结束,雨果又抛出了新问题,“意见一样会让每个人都高兴吗”,从“什么是”这个问题,进一步过渡到“怎么样”的思考,让孩子们去想象,“妥协”的人他们的心情如何。最后,雨果还给孩子们留了个小作业,让大家去思考“是否应该赞成多数人的意见”。
图片
抛出问题,启动思维力,再通过接洽生活、日常分析问题,再生发出更多的疑问,引发更深层次的探索……这样的剥茧抽丝是《雨果带你看世界》给我们和孩子最大的收获,也是哲学之于孩子的意义。
这部动画是BBC力邀法国著名儿童哲学家奥斯卡·伯尼菲一起合作制作的,同系列的绘本《儿童哲学启蒙系列》也已经由海豚社出版。
图片
想要带着娃一起看动画片的,可以到爱奇艺中搜到资源。

《小小哲学家》
德国出品,可以作为孩子的第一部哲学启蒙动画片。每集不到4分钟,仍然是一集一个主题,包括“惧怕”、“幸福”、“友谊”、“忍耐”、“自由”等抽象概念,基本上都是孩子们最关心、最想要相识的问题。比较适合5岁+的孩子观看。
图片
动画通过一个总是松着鞋带,三五好友围绕的小儿子形象,带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好奇、不断探究的世界。
我特别喜欢这部动画的一点是它把抽象化的概念通过比喻的方式形象化,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比如有一集讲“惧怕”,片子借用“山君”的形象,让孩子清晰地感知“惧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所有人的内心都住着一只山君,因为我们有时会气冲冲地张牙舞爪。山君通常性情温和,但当它感到有什么不妙时,就会用爪子使劲抓你,让你感到焦虑、紧张。其实,这就是惧怕。”这样是不是特别形象。
图片
再比如有一集讲“自我”。片子借用了“做汤”这个概念,来解释为什么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我就是跟自己所有有关的东西”,在动画片里“名字”、“外表”、“感受”都被比作各种不同颜色的汤料,一起被倒进一口锅里不断地搅拌、融会、就像每个人做出来的汤,能够在味道上都有些微差别一样,最后的那个成品“自我”也都不尽相同。这么一比喻,孩子们对于这些抽象的概念就变得特别好理解了。
图片
而且,这部动画片简直是金句频出。比如“幸福就像打嗝,你永远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发声,又会持续多久”;“惧怕是我们内心的守护者”;再比如“自由代表你有不同的选择”;“朋友就是自己选择的家人”等等。每一句都值得认真品味,和孩子好好聊一聊。

图片

哲学绘本系列

这份书单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启蒙童书,第二部分则是带有哲理性的故事绘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们特别喜欢的~
1
加斯东,问个不停的小孩作者:苏菲·弗洛卡特琳娜·普罗多-祖贝尔等4岁+
加斯东就是你家那个“十万个为什么”小朋友,他脑袋瓜里装满了每个孩子都会有的问题和疑惑。
而这些问题,都被隐藏在加斯东的日常生活中。上学、放学、和朋友在一起、和妈妈走在街上等等寻常时刻,都被漫画的形式与贴近孩子们的场景出现,让宏大的问题也不再冰冷和抽象。图片
“什么是坏人”、“为什么我不能随心所欲”、“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该怎么办”……这些父母不好回答的问题,书中自有思考。


2
思考世界的孩子作者:阿内-索菲·希拉尔;格温尼拉·布莱/著;帕斯卡尔·勒梅特尔/绘6岁+

精选自法国久负盛名的儿童杂志,用59个哲学问题和哲学家的精妙回答,为孩子揭开有关世界、自我的奥秘。
时间是什么什么是标准什么是成功的人生看看这些甚至也在困扰着我们成年人的问题,哲学家又有着怎样的妙语连珠。图片如果从小时候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娃儿们,会不会成年后比我们更清醒、更笃定一些


3
儿童哲学智慧书全集作者:奥斯卡·柏尼菲7岁+
一套10本,讲了10个主题:幸福、知识、社会、好和坏、我、生活、情感、自由、艺术和美、暴力。每个大主题下又有6个小问题,带着孩子层层递进地认识这些内容。
书中既有哲学家的提问,也有孩子们的真实解答,更有哲学家的总结和提炼,帮助孩子进一步升华自己的思维。
图片
读下来之后,会觉得这本书的思路和动画片《雨果带你看世界》特别相像。也是由一个问题再引发更多的问题,用连续问答、反问追问结合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孩子多角度质疑、思考。同样是漫画风格,孩子大人看了都特别有收获,又不会觉得枯燥。

4

《哲学鸟飞罗》系列
作者:碧姬·拉贝/著6岁+
绘本通过一个叫菲卢的小儿子和他的小鸟飞罗之间充满哲理的对话,来帮助孩子们理解那些和菲卢一样的烦恼和困惑。比如“为什么善意的谎言就可以,别的谎言就不可以”、“不想去上学了该怎么办”、“可不可以放弃一切”等等。

图片
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和对谈让孩子去思考和感悟。此外这套书里每本都有“思维拓展”栏目,里面有许多可以和孩子聊的问题,可以帮我们与孩子开展对话。上面这四套书算是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哲学启蒙绘本,多以谈话、问答的形式展开,虽然也有故事,但趣味性稍弱,比较合适上学后的孩子读。
小龄一点的娃,可以先读一些带有哲思性质的绘本故事,低龄的时候不求能get到绘本里深层次的哲理,只要能为思考开一个小口就好。而且这类绘本故事,其实也是不分年龄的,常读常新,连成年人读起来都会有所收获。

1
看得见看不见作者:吉竹伸介年龄:3岁+
如果所有的哲学绘本都能像吉竹伸介的作品这样好玩,那该多好呀!在吉竹的笔下,“正常”和“差异”也有了不一样的模样。
看得见、亦或是看不见,在不同的时空有着不同的评判。对于长着两只眼睛的我们来说,当我们身处到处都是长着三只眼的星球时,我们就不是正常的;当所有人都看不见的时候,那个看得见的人,就不是正常的。
图片
让孩子包容差异这个主题其实很常见,但在吉竹这里却是那么特别,充满了搞怪、脑洞和想象。

2
我不知道我是谁
作者:乔恩·布莱克著,舍夫勒绘年龄:3岁+

一个有关自我认知的绘本故事。
讲的是一只名叫达利B的兔子不知道自己是谁,他观察其他的动物,有的吃鱼、有的住在树上,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该如此。
一天,他碰到了一只黄鼠狼,但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是一只兔子,所以他对黄鼠狼也无所害怕,还阴差阳错的用自己的大脚把黄鼠狼赶跑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中包含了关于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看完之后,可以让孩子都描述一下他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3
《禅的故事》系列作者:琼·穆特5岁+
一只名叫静水的熊猫给遇到困惑的孩子所讲的故事。包括“什么是真正的激昂大方”、“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处于两难的境地该如何选择”等等。
这个系列一共有四册,其中第一册获得过凯迪克金奖。故事中,熊猫最后并没有给孩子们一个答案,而是启发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图片
这个作者还有一本,改编自列夫·托尔斯泰名篇的绘本《尼古拉的三个问题》,也是这种类型的哲学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图片
4
无限和穿小红鞋的我作者:凯特·霍斯福特5岁+
一个因为一双新鞋而兴奋得彻夜难眠的深夜,一次仰头观星的契机,让小女孩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是无限”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无限”的定义,但无一破例,那些答案里都刻着自己的人生阅历。所以,“哲学”说到底不过是生活。它不抽象、也不肃穆,它看似远在天涯,实则近在咫尺。
图片

5
以后会怎样
作者:劳伦特·莫罗年龄:5岁+

下过雨后、一粒种子长大以后、愤怒以后、沉默以后……“以后”会发生什么事书中充满了一个儿子对时间推移、自然现象、自我情绪和他人行为的思考,有着浓浓的诗意和哲思。

图片
读完这本之后,我们可以沿用这个思路,让孩子思考生活中的“以后”会怎样,引导孩子考虑事情的成果,建立因果逻辑。


6
李欧·李奥尼经典作品集:小黑鱼和他的朋友们作者:李欧·李奥尼年龄:5岁+
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推荐李欧·李奥尼的作品了。
他的故事中,总是有着挥之不去的主题:梦想、自我、认同、接纳。在他的动物世界里,小鱼、蜜蜂、老鼠、变色龙、鳄鱼,都成了诗人与哲人,不断思考着自己与周遭世界的关联。
图片
他的故事没有什么激烈的冲突,但却让人念念不忘。让你总会在生活里的某一刻,想起故事里的那些小动物与自己是如此地相似。
7
六个人作者:大卫·麦基年龄:6岁+
一本有关“战争”的绘本。
通过一个有点乌龙和搞笑的故事,为孩子们解释了战争的起源以及欲望和人性。书中的六个人,本来是想要找一片乐土安定下来。可他们内心的担忧和惧怕,一点点把他们引向了斗争和掠夺。
图片
看过之后真的有很多感触,原来战争就起源于一场“随心而动”的闹剧。

8
当世界还不存在的时候作者:于尔克·舒比格8岁+
于尔克是我心里的宝藏作家。特别是这一本,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感悟。不过,潼潼这个年龄还不太能读懂,只是当个故事随便听听。
这本书,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回答了“世界到底是怎么开始的”。每个故事,都充满了想象与梦幻。
图片
比如讲星星。作者说,最开始的时候人类的头上长出来的不是头发,而是花朵。虽然头顶一片花园看上去很美,但是却引来了很多蜜蜂。负气的人类把花折断,扔向了天空,于是,花朵就变成了星星,而留下的花梗最终成了人类的头发。是不是听上去就浪漫到不行有段时间,我把它们当作潼潼的睡前故事,因为自己读过好几遍,基本上可以背下来了,我和潼潼就关上灯,由我口述着这些美丽的文字,直到我俩都迷糊睡去。

9
一半一半!
作者:伊娃娜.奇米勒斯卡年龄:9岁+
相同的事物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味道和景况。就像是只有半杯水的杯子,有的人看到的是满满的水,有的人看到的却是空空的杯子。
在这本绘本中,作者用15幅插画表达了事物在不同角度下呈现的样子。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新视角,让我们可以对世界“刮目相看”。
图片
有人说,这本绘本文字量那么小,大部分都是插画,难道3、4岁的小娃不能看吗我想正是因为文字之外的留白所传达的内容足够深刻,能够更适合大孩子来阅读吧。

10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作者:佐野洋子年龄:9岁+
我一向对书籍腰封上的宣传不感冒,但这本书的宣传语“读100万次也不会厌倦”,我还挺赞同的。
佐野洋子的这本书真是常读常新,值得玩味。这是一个有关生命与爱和自由的故事。对于虎斑猫来讲,它的生命火花应该是“爱”吧。他阅历了100万次的生生死死,但一直都像那个厌世的准魂灵22一样,不曾真正活过。直到他成为了一只野猫,开始学会爱自己、感受自己,进而学会了给与他人爱,他才真正算是活了一世。
图片
我曾经看到过对这本书的许多解读,都很有见地和道理。能够好的绘本就是这样,能引发的思考从来不设限,让人可以细细地品味。
图片
以上就是明天的分享。再多啰嗦两句,明天分享的这些作品,其实并不是仅仅想为孩子们“解惑”,让他们明白这些抽象的名词都是什么意思,也不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找到所谓的标准答案。
哲学的目的不在于答案,而在于思考。这些作品如果想要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和意义,都不能完全只丢给孩子看个热闹。它更多的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契机,可以让我们后续与孩子进行一次又一次地心灵对谈。正是这些深度对话,才能促进孩子们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开启“智慧”的大门,就在咱们眼前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