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清风网

动漫百科时间:2024-04-28 01:40:35点击:342

许汝霖简介

许汝霖(?—1720年),字时庵,号且然,浙江海宁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进士,殿试二甲,历任翰林院编修、江南学政、工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康熙五十年(1711年)辞官回归故里,在家乡设馆讲学。许汝霖为官三十年,清正耿介,勤于政务,整士风、选人才;修水利、免赋税;除弊端、惩贪腐。才能彰显,政绩丰厚。许汝霖告老还乡时康熙皇帝御赐亲书“清慎勤”匾额予以嘉奖,并传谕:“卿居官三十年,并无小过,此去可称完人矣!”许汝霖一生勤于写作,著述颇多,有《四书大成》、《易经说》、《钝翁文钞》、《河工集》、《德星堂文集》、《诗集》、《也园诗文集》等,其中《德星堂文集》八卷、《河工集》一卷、《诗集》五卷被收录《四库全书》。此外,还有与宋荦合编的三十二卷《国朝三家文钞》传世。《德星堂家订》简介《德星堂家订》是清康熙年间海宁籍礼部尚书许汝霖制订的一部家规。许汝霖在告老还乡途中,有感于当时社会人情不古、日用纷华、事多违礼,于是撰此家规,以教育子孙后代宁俭毋奢,教化民众移风易俗。《德星堂家订》分为序篇、宴会篇、衣服篇、嫁娶篇、凶丧篇、安葬篇、祭祀篇七个部分,全篇共2617字。从宴会、着装、嫁娶、凶丧、安葬、祭祀等日常生活方面,为后代子孙及族人立下严格家规。《德星堂家订》的精力内核次要体现为三方面:一是俭为贵。例如宴会时“燕窝、鱼翅之类,概从禁绝”,穿衣尽可“旧衣楚楚”,嫁娶应“一切从简”、“总宜简约”;二是孝为本。追先念切,心怀敬畏,破除陋习;三是重清廉。“传前人之清白,不坠家声”,要求后人保持清正耿介的品行,传承清白家风。●视频脚本浙江海宁许汝霖:为官清慎勤传世德星堂2007年的一天,海宁硖石北关桥附近出土了一块刻有“双龙戏珠”图案的石头,上面隐约可见“礼部尚书许”、“康熙五十三年”等字样。经专家考据,这块汉白玉的“康熙盘龙石碑”是清代礼部尚书许汝霖告老还乡后,民众为纪念其重修硖石北关桥而凿刻的。许汝霖(?-1720),浙江海宁硖石人,六岁即有“七步之才”,16岁中秀才,之后又中举人、进士,官至正一品光禄大夫、礼部尚书兼理户部。他一生为官清慎勤,身后还留下了光耀后世的《德星堂家订》。数百年来,许家的家庭、家教、家风一直为当地人所传颂,成为海宁家规家训文化最瑰丽的一部分。为官清慎勤许汝霖是清代著名的清官能吏,为官三十年,清正廉明,政绩丰厚。曾奉旨到各地为官施政,所到之处,大刀阔斧,弊革绩显、勤勤恳恳、官民钦佩。河北子牙河泛滥成灾,康熙派他前往督修。以往治河材料、工程均为包揽,故“费浮而堤不固”。许汝霖一改旧习,每天亲自督查,不辞辛劳,以致一只眼睛生病失明仍不肯稍有懈怠。不到一月,河水归顺,“奏绩速而公币省”。康熙巡视后满意地说,“如此做去,尽可放心。”他治理子牙河绩满后回京时,当地百姓“夹道执香泣送”。这幅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清无款许汝霖治河渠图轴”,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许汝霖治水的情景。许汝霖51岁任江南学政官时,当地学官腐败严重,许汝霖严厉整饬,上书康熙力陈四条,颁布整顿士风训令、无学历者不准为教官、制止学生吃喝送礼、制止伪造乡会文书等,惩治贪腐作弊者,一时间,两江考风大为好转。而他视学江南三年,谢请托、绝钱物,上安下顺,廉明之声彻于南北。许汝霖任礼部尚书兼理户部时,力排众议,推动了清代汗青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赋税减免,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治水之功,永载史册;免税之举,惠及百姓。如此清官能吏,皇帝怎能不信任。康熙皇帝为褒奖其功绩,御制“清慎勤”匾额钦赐于许汝霖,并赞其“无小过”,“可称完人”。海宁老百姓集资为其建造“三不朽”祠于硖石东山麓,纪念晚年许汝霖在家乡义办学堂、重修桥梁的好事善事。嘉兴日报社副总编、嘉兴市作协主席杨自强:“清慎勤”是对许汝霖为官从政的高度赞扬,寥寥三字,言简意赅,但却包涵了丰富的内涵,是我国廉政文化的精髓。在明天看来,对于我们为官为政都有着很大的启迪。传世德星堂许汝霖年逾七十时离京返乡,伴着“图书数辆”的,还有白叟奋笔疾书立家规的身影。作为唐代名将许远第三十一世孙的许汝霖,深受先祖忠君爱国、清正勤廉的精力影响,一生为人为官恪守门风。为延续许氏家教门风,他在告老返乡途中完成了《德星堂家订》,从修学树德、生活礼节等方面训导后代子孙,成为许氏家族家规的传世之作。童声朗诵《德星堂家订》序篇:窃闻学贵治生,谊先敦本,维风厉行,宁俭毋奢。方今物力惟艰,人情不古,竟纷华于日用,动辄逾闲,勉追报于所生,事多违礼,习而不返,长此安穷《德星堂家订》序篇中“学贵治生,谊先敦本,维风厉行,宁俭毋奢”是许汝霖对修身励志、持家治学的核心要义,认为世风浮华、贪图享受,教子治家就要从日常礼节开始做起。从宴会、着装、嫁娶、凶丧、安葬、祭祀等六个方面,对后代子孙定规矩立标准,并且始终贯穿了俭、孝、廉的家训思想。宴会篇宴会篇中提到“贺新婚,偶然之举,品仍十二”、“鱼、肉、鸡、鸭,随地而产者,方列于筵。燕窝、鱼翅之类,概从禁绝”、“若客欲留寓,盘桓数日,午则二簋一汤,夜则三菜斤酒”,对宴会的规模、菜肴的选择、待客的规格等等都定了规矩,重要的宴会只能上十二种菜,燕窝、鱼翅一类的珍贵食物,一律不能上,招待客人午餐两菜一汤。作为曾是礼部尚书的大官,持家不讲排场,如此节俭,实属难能可贵。衣服篇“旧衣楚楚,素履可佩。襥被萧萧,高风足式”,批评喜新厌旧、追赶时髦的穿衣风气,提倡着装要朴素,要追求高风亮节的内在审美。在海宁有一个关于许汝霖的真实故事,他早年家境贫困,进京赶考时仅带一把伞、一个铺盖,金榜题名后始终保存这个旧铺盖,舍不得扔掉,直至告老还乡还把铺盖运回家。海宁乡民深受感动,纷纷盛赞其清廉俭朴,把他的旧铺盖尊称为“许老爷的铺盖”,成为当地勤俭节约的代名词。嫁娶篇嫁娶篇中提到“古垂六礼,文公家训,合而为三,可知事贵适宜,何烦缛节”、“亲迎之顷,舟车鼓乐,仪从执事,一切从简,总勿狥时”、“若夫女家嫁赠,贫富虽殊,而荆布可风,总宜俭约”,针砭婚丧嫁娶之事铺排浪费现象,提出了嫁娶应“适宜”、“从简”的家训,对嫁娶礼节中聘礼、迎亲、嫁妆等事无大小予以晓示。嘉兴市文联副主席、海宁市政协副主席、海宁市文史研究会会长田耘:许汝霖认为教育子女是家庭的一件大事,而要教育好子女,家教是非常重要的,于是他亲手制订了《德星堂家订》。这里没有高深的理论和抽象的说教,而是把对子孙的教导转化在每一个日常生活的礼节规矩之中。他让孩子们从小就注重修正自己的言论、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勤勉的作风、养成优越的习惯,从而做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志勤相随、德行相联,使自己成为于国于民的有用之才,为家增辉,为国增光。《德星堂家订》源于许汝霖对官从政之道的认识和反思,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贪官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生活小事上不自重,不自律,逐渐丧失意志,走向贪婪堕落。从古到今,《德星堂家订》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享有较高地位。清乾隆年间,被选入《四库全书》;跨入21世纪,《德星堂家订》又与《颜氏家训》、《郑板桥家书》、《曾国藩家训》等中国著名家训一起收入《中华家训》。许汝霖的《德星堂家订》对子孙后代影响深远。许汝霖的儿子许惟模任顺天府丞,下属官吏按例奉送“值数千金”的礼品,受到许惟模严厉训斥;许汝霖的七世孙许仁沐办育婴堂两所,悉心收养被弃婴儿。许汝霖第11代孙许伟平牢记家规、传承家风。许伟平是海宁市首批注册的义工,义工志愿服务时间超过一千小时,无偿献血4200毫升,曾获浙江省无偿献血奉献奖。他还教育子女,带动全家勤俭节约、热心公益,许伟平家庭被评为浙江省“最美家庭”,其本人被评为“最美海宁人”、并荣登“浙江好人榜”。许汝霖后人许伟平:先祖许汝霖留给我们后人的最大财富,就是他亲自制定的家规《德星堂家订》。我们家族始终秉承,代代相传。几十年来我恪守家规,一双皮鞋穿了10多年,一块手表戴了20多年,一条皮带系了28年。同时,我也将祖上的优越家规传承给了我的后人,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我儿子成婚时,在婚礼致辞中,我对新人的殷切期望就是希望他们牢记祖训,清廉节俭,爱国爱家。在浙江海宁盐官古城中,有一个海宁廉政家训专题馆,全面展示了海宁汗青上名门望族的家训,其中就有以许汝霖为代表的许家家训。许汝霖的《德星堂家订》不仅训导子孙,而且教化民众,成为当地移风易俗的乡规民约之参考。有道是“人必有家,家必有谱,谱必有训”。《德星堂家订》最闪光之处是从日常礼节方面向后代传授修身、治家、为人处世的基本方法,以小见大,折射出其洁身自好、清廉节俭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当代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波澜壮阔的海宁钱江潮沿着时间的长河奔腾不息,而许汝霖“清慎勤”的为官从政之道,俭以养德的持家教子之方,必将如这滚滚向前的长河,耐久弥新,养育一方。●《德星堂家订》(节选)序篇窃闻学贵治生,谊先敦本①,维风厉行,宁俭毋奢。方今物力惟艰,人情不古,竞纷华于日用,动辄逾闲,勉追报于所生,事多违礼,习而不返,长此安穷不揣迂疏,谬抒臆见,黜浮崇雅,敢云率俗②于淳庞③,慎始虑终,聊欲饬躬于轨物④。爰⑤陈数则,用质同心。——许汝霖《德星堂家订·序篇》【注释】①谊先敦本:“谊”,本义为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敦”,作动词时,指崇尚、注重。意思是培养优良的德行应先注重根本。②率俗:谓对某种社会风气加以引导提倡。③淳庞:同“淳厚”。④轨物:规范、准则等;规范事物。⑤爰:于是。【译文】我听说学问贵在能谋生计,培养好的道德行为要先抓住根本,维护优越的社会风气要雷厉风行,宁可节俭,不要奢侈。当今物力艰难,人情不如从前,在生活日用方面竞相繁华,动不动就好逸恶劳,追求生活上的享受,许多事情违背了礼义,坏的习惯形成了就很难改正,长期这样,什么时候能结束呢我不考虑自己的迂腐和粗疏,提出自己不成熟的主张,废除浮华崇尚高雅,敢于在众贤面前说出平庸的观点,经反复慎重考虑,姑且想要在道德规范和礼节方面整治自身。于是陈述这些,与志同道合者一起探讨。宴会篇酒以合欢,岂容乱德!燕①以洽礼,宁事浮文②乃风俗日漓③,而奢侈倍甚。簋④则大缶旧瓷,务矜富丽;菜则山珍海错⑤,更极新奇。一席之设,产费中人;镇日之需,瓶罄半载。不惟暴殄⑥,兼至伤残。尝与诸同事公订:如宴当事,贺新婚,偶然之举,品仍十二。除此以外,俱遵五簋,继以八碟。鱼、肉、鸡、鸭,随地而产者,方列于筵。燕窝、鱼翅之类,概从禁绝。桃、李、菱、藕,随时而具者,方陈于席。如此省约,何等便安!——摘自许汝霖《德星堂家订·宴会篇》【注释】①燕:同“宴”。②浮文:华而不实的文词。③漓:漓俗,浮薄的风俗。④簋(guǐ):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⑤海错:指众多的海产品;各种海味。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羊羔如折葵。”⑥暴殄:指任意浪费、糟蹋。唐·韩偓《再思》诗:“暴殄由来是片时,无人向此略迟疑。”【译文】欢庆时才喝酒,怎能容忍用酒扰乱德行!宴席是用来相互商讨道德规范的,难道是供人夸夸其谈的地方吗风俗日益败落,奢侈更加严重。酒具是大瓦器和古瓷器,追求豪华富丽;菜是山珍海味,更加新奇。设置一桌酒菜,耗费中产之家一年的收入;一天的需要,使酒壶空了一大半。这不只是浪费了食物,甚至于伤害了自己的身体。我曾与各位同事一起订立规矩:比如宴请重要人物,比如祝贺新婚,偶然进行,菜只上十二种。除此以外,都只吃五簋,随后上菜八碟。鱼、肉、鸡、鸭一类,属于本地产的,才摆到宴席上来。燕窝、鱼翅一类珍贵食物,一律不能上。桃、李、菱、藕一类,如有现成的便上席。这样节省俭约,是多么方便自在!衣服篇流风易溺①,积习难回。居官者,章身不惜夫重价;服贾者,耀富亦羡乎轻裘。朱邸高朋,冠裳济济;青油幕客,裘马翩翩。习以相沿,归而不改。每见贵豪游子,返温和之地,虽暖如寒。致令富厚少年,睹灿丽之陈,趋新忘故。金貂玉鼠,南服偏多;白狸青猞,炎乡不少。偶焉寓目,辄为惊心。吾辈既已读书,自当毅然变俗。旧衣楚楚②,素履③可佩。襥被④萧萧,高风足式。传前人之清白,不坠家声;贻后嗣以廉隅⑤,永遵世德。抚躬自较,所得孰多——摘自许汝霖《德星堂家订·衣服篇》【注释】①溺:指沉迷不悟,过分,无节制。②楚楚:指鲜明、整洁的样子。③素履:素,指白色无文彩;履,鞋也。常常引申为用朴实无华、清白自守的处事态度面对心中所向往的事物。④襥被:襥(fú),指包袱。意思是用包袱把衣服、被子等包起来。⑤廉隅:指棱角;喻为端正的行为、品行。【译文】流行的风气容易变得过分,长期积累的习俗难以改变。当官的人,穿衣服不惜花大价钱;商人穿衣服,炫耀富有同时又爱慕轻便的毛皮衣服。富贵人家的高贵朋友,衣服和帽子都很好看;油头粉面的幕客,穿着毛皮衣服骑在马上华美绚丽。习俗相承,总也没改。常常看到富贵豪门远游而归的子弟,回到了温暖的家乡,虽然气象暖和,但他仍然穿着冬天的衣服。致使一些有钱的少年,见到自身漂亮衣服已经旧了,便喜新厌旧,追赶时髦。金貂玉鼠的衣服,在南方也偏多;白狸青猞的服装,在炎热的地方也不少。偶尔展现在眼前,总是让人触目惊心。我们这些人已经成为读书人,自然应当改变风俗。虽穿旧衣鞋,但美观大方的精力面貌值得人们钦佩。用包袱裹着的衣被发白了,但高风亮节足认为人楷模。秉承前人的清白,不损害家族的声望;留给后代人以端方不苟的行为和品性,永远遵守世代流传的公德。亲自对比一下,看看得到的东西哪一个更多呢嫁娶篇伦莫重于婚姻,礼尤严于嫁娶。古人择配,惟卜①家声;今则不问门楣,耑②求贵显。女家未嫁之先,徒争贿币;男家既娶之后,又责妆奁。彼此相尤,真可浩叹!亦思古垂六礼③,文公④家训,合而为三,可知事贵适宜,何烦缛节但求允问名⑤,原无浮费。如职居四民,产仅百亩,聘金不过十二,紬缎亦止数端,上之六十、八十,量增亦可。下则十金、八金,递减无妨。度力随分,彼此俱安。而亲迎之顷,舟车鼓乐,仪从执事,一切从简,总勿狥时⑥。若夫女家嫁赠,贫富虽殊,而荆布可风,总宜俭约。纵有厚资,不妨助以田产,资以生息,使为长远之谋。切勿多随臧获,厚饰金珠,徒炫耀于目前,致萧条于往后。至于宗亲世冑,丰俭自有尊裁,赠遗岂敢定限但求有典有则,可法可传。则所裨于风俗固厚,所贻于儿女亦多矣。不揣葑菲⑦,敢献刍荛⑧。——摘自许汝霖《德星堂家订·嫁娶篇》【注释】①卜:指选择。②耑:同“专”。③六礼:指中国古代婚姻成立的六道手续。其名目见于《礼记·昏仪》,具体内容见于《仪礼·士昏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纳币)、请期、亲迎,称之六礼。④文公:指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谥文,世称朱文公。⑤问名:即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与出生年月日。⑥狥时:“狥”(xùn),同“徇”。意思是迎合旧俗时风。⑦葑菲:葑(fēng)、菲都是菜名,葑即芜菁,菲即萝卜;二者的叶、根茎均可食用。后用其表示尚有一德可取的意思。⑧刍荛(ráo):指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译文】婚姻在伦理中是最重要,礼节在嫁娶方面更为严格。古人选择配偶,只看家庭的名声;现在则不问这些,专门追求富贵显荣。女方家庭在未嫁女之前,只索要钱财;男方家庭娶了媳妇之后,又责怪嫁妆太少。双方相互指责怨恨,真令人大声叹息啊!我又想到古代流传下来的婚俗六礼,朱文公(朱熹)家训中把它们合为三礼,可以知道事情贵在适宜,为何要讲究繁文缛节呢男方只求使者送信给女方,问其姓名,原本没有不必要的开支。如果男方地位职位是在士农工商四民之内,田产仅有百亩,聘金可以不超过十二两银子,绸缎也只要几匹,最多达到六十、八十两,数量增加一点也是可以的。最少则十两、八两,减少一点也没有妨碍。这样量力而行,彼此都会相安无事。迎亲的时候,舟车鼓乐,随从和仪仗,一切从简,总的来说不要讲排场。如果女方的家庭赠送嫁妆,贫富虽然不同,就是粗布便服亦值得赞扬,总应该勤俭节约。即使有丰厚的财产,也不妨以田产相助,资助生活,使这些成为新婚夫妇长久的生活来源。千万不要随从很多的奴婢,身上饰戴丰厚的金钗珠宝,只炫耀于眼前,导致往后萧条。至于宗亲贵族子孙,嫁赠或丰或俭,自然由当事人决意,赠送多少怎么敢确定限额呢只求有典章、法则,可以效法、流传。那么有益于风俗的东西多了,所留给儿女的也就多了。才疏学浅,冒昧地献出自己的意见。●专家观点陈国权:宁俭毋奢,传前人之清白清代著名清官能吏许汝霖制订的《德星堂家订》是约束、规范后代子孙行为的家规典范。许汝霖不仅自身为官清正耿介,同时还治家严谨。他针对当时浮华奢靡的社会风气,提出了以节俭淳厚为本的治家原则,主张戒除攀比奢侈之风和庸俗的繁文缛节。“维风厉行,宁俭毋奢”可以说是许汝霖在家规中对子孙后代行为礼节的基本要求。他认为内在的修养比华丽的外表更为重要,“旧衣楚楚,素履可佩”,教导家人不要爱慕那种“金貂玉鼠”的穿戴。虽然穿着旧的衣服和素净的鞋子,但只要行为端正、品行高尚,那么这种朴实穿戴也会展现出很好的精力风貌来,这种清白家风也更值得钦敬和传承。家风影响社风、民风,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能学习、借鉴《德星堂家订》中的思想精髓,从穿衣、宴请等人伦日用的小事、小节做起,崇俭尚廉、力戒奢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那么社会风尚就会更加风清气正。如此,淳厚家风可续,前人之清白亦可传矣!(中国监察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国权)陈延斌:《德星堂家订》,倡俭戒奢的家训名篇清代学者型官吏的家训中,许汝霖的《德星堂家订》别开生面、特点鲜明。倡俭戒奢,去除繁文缛节。在《德星堂家订》的序中许汝霖就表明订立缘由,直指当前的奢华风气:“方今物力维艰,人情不古,竟纷华于日用,动辄逾闲,勉追报于所生,事多违礼,习而不返,长此安穷”而要废除奢侈浮华的不良风气,崇尚高雅的社会风尚,就要从道德规范和礼节方面约束、整治自身,于是他从宴会、衣服、嫁娶、凶丧、安葬、祭祀六项中作出了非常切于日用的规定。比如在“衣服”篇中,《德星堂家订》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那些追赶时髦、不惜重金购置“金貂玉鼠”之类华贵衣服、炫耀财富的陋俗,要求家人不要爱慕这种穿戴,最可佩敬的还是自身的道德和清白的家风。他认为,读书人知书达理,更应该带头改变不良旧俗:“吾辈既已读书,自当毅然变俗。旧衣楚楚,素履可佩;襥被萧萧,高风足式。传前人之清白,不坠家声。”洋溢着浓郁的人道情怀。许汝霖在家训中动员族人捐助田产,建立祭田。要求无论科举测验登第做官者,还是务农或从事工商业活动者,随资产以量助,几十亩或者几亩都可以。此外,把给白叟祝寿等节余下来的钱,量力捐助,这样积少成多,“便可以奉祀之所余,济孤寡而助婚丧,扩亲祠而立家塾,不亦善乎”许汝霖的目的是把捐助出来的田产收益等,用来周济孤儿寡母,资助贫穷族人婚丧嫁娶,建立家塾教育子弟。充满人道情怀,实在难能可贵。辞章优美,蕴含哲理。《德星堂家订》虽是日常礼法,却洋溢文采,行文流利,对仗工整,富含哲理。譬如,“窃闻学贵治生,谊先敦本,维风厉行,宁俭毋奢。”;“居官者章身不惜夫重价;服贾者,耀富亦羡乎轻裘。”整篇家训读起来朗朗上口,不啻为一篇优美的散文,这在家训中是不多见的。每次读《德星堂家订》,都令人感慨不已!虽然社会发展到明天,时代已然大不相同,但这篇家训仍值得我们再三品读、品味深思!(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延斌)陈寿灿:教子治家从日常礼节做起传统中国社会布局的最大特点在于“家国一体”、“家国同构”。这即是说,在传统中国,“家”是“国”的原型与母体,“国”是“家”的扩大与放大,“国”的组织、治理原理是“家”的组织、治理原理的延伸与外推。许汝霖告老还乡之时,在京城到硖石路途中,且行且思,留下了《德星堂家订》这一著名家规。这在许汝霖的心路旅程中,包涵了由“家”到“国”,再从“国”到“家”的双重反思,是治家之道与从政之道在对接、交融与溶化之后的深刻体悟。《德星堂家订》提出教子治家就要从日常礼节开始做起,从宴会、着装、嫁娶、凶丧、安葬、祭祀等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六个方面定立了操守标准,其中贯穿了孝、俭、廉的道德要求。深言之,许汝霖所立的家训,体现了内在德行如何外化为人的行为、以及人的行为如何趋同于社会共有价值的基本逻辑。《德星堂家订》对于我们治家和培养优越社会风尚以深刻的现代启示:优越的社会风尚如果要为普通公众所认识、认同,并愿意且乐奉行之,那么就要从家庭开始,从家庭成员开始,从日常礼节做起,建立生活化、日常化的有效实践进路。(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寿灿)杨自强:清慎勤,为官者第一箴言康熙钦赐许汝霖“清慎勤”御匾以嘉奖,是对他为官清正廉明、政绩显著的最好确定。“清慎勤”三字作为对官员的要求,首出南宋诗人、哲学家吕本中的《官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由于此三字富有哲理和警示作用,向来有“为官者第一箴言”之称。“清”就是清廉,这是为官者最起码的政治道德,为官为政者须有清白的操守、高尚的修养、耿介的作风。“慎”就是要谨严,一言一行都应谦虚谨严,即使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仍能自警自束,并且善始善终。“勤”就是勤勉,为官做事须谨小慎微、尽心尽力,体恤民生疾苦。“清慎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缺一不可,正如古人所说:“官如不清,虽有他美,不得谓之好官。然廉而不慎,则动静云为,必多疏略;廉而不勤,则政事纷繁,必多废弛,仍不得谓之好官。”“清慎勤”寥寥三字,言简意赅,但却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也是许汝霖制订《德星堂家订》的思想根源。许汝霖把自身的为官实践和社会感悟转化为治家之道,殷切期望后代子孙也能传承优越品性,保持清白家风。这在《德星堂家订》中多有体现,如“衣服篇”中的“传前人之清白,不坠家声;贻后嗣以廉隅,永遵世德”,“嫁娶篇”中的“事贵适宜,何烦缛节”等等,强调力戒骄奢、崇俭向廉。(嘉兴日报社副总编、嘉兴市作协主席杨自强)田耘:家训文化的独特育人作用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辈向后代传授修身、治家和为人处世的基本方式。清朝廉吏许汝霖以自身对官场三十年阅历的反思,深刻认识到教育子女、弘扬家风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而要让自己的子孙从小得到严格的教育、优越的熏陶和应有的警示,家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他审时度势、现身说法,从生活礼节入手,亲自制定了《德星堂家订》。这里没有高深的理论和抽象的说教,而是将对子孙的告诫训导转化在每个日常生活的礼节规矩之中,让子孙后代从小注重修正自己的言论、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勤勉的作风、养成优越的习惯,从而做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志勤相随、德行相联,为家族增添光彩、为社会树立榜样、为国家培养人才。《德星堂家订》反映的是许氏家族勤俭节约、移风易俗、洁身自好、修身立志的家教门风,体现的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家训文化在勤勉、节俭、清廉、敬业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育人作用。这对于新时期的我们,仍然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和传承价值。(嘉兴市文联副主席、海宁市政协副主席、海宁市文史研究会会长田耘)许伟平:一辈子做人的道理先祖许汝霖一生清廉,光明磊落,他激昂大方好施,安于清苦。他留给我们后人的最大财富,就是他的为官之道“清慎勤”和他亲自制定的家规《德星堂家订》。许汝霖及其兄弟后代共产生了八位进士、十八位举人,出了几十位朝廷官员,其中仅担任知县以上的官员就有二十多位。他们都遵循先辈的教导,勤勤勉勉,尽瘁报国。对于《德星堂家订》,我是字斟句酌地研读,不断地品味老祖宗教给我们的做人道理。生活中,我也是处处按照家规的要求去做,身体力行,凡事从简。用水时总想着循环利用;家里人穿的衣服、戴的帽子都是老伴动手做的;我的一双皮鞋都要穿十几年,一只手表用了二十多年。在子女教育上,我也力求言传身教。小时候儿子过生日,我都是带他去博物馆或者图书馆参观,既低碳节俭又能有所收获。去年,儿子成婚,在婚礼致辞中,我对儿子、儿媳最殷切的期望就是希望他们牢记祖训,清廉节俭,爱国爱家。(许汝霖第11世孙许伟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