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遭8名女生脱衣欺凌施暴者因年龄未被拘留

文艺动漫时间:2024-04-30 05:08:40点击:3

对于当面道歉的要求,有的家长称自己管不住孩子,有的说孩子根本接洽不上,找不见没办法。

校园霸凌事件频发难道只能调解

尽管进入公众视野的校园霸凌事件已经可以用层出不穷来形容,但悲剧还在继续发生着。

7月14日中午,14岁的初二学生小博(化名)补完课返回自己学校。这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堂课。约20分钟后,他被发现浑身是血躺在学校附近的一片血泊里。

“导致校园暴力发生后通常无法可依,通常只能以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的方式来处理。”

教育者:学校总试图捂着,责任不可推卸

国外研究发现,校园霸凌事件广泛存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校园、社区、网络都是其发生的场所。严格意义上来说,国内以前的学生打群架,欺侮围殴弱者都算校园霸凌,只不过一般被看做打架闹事而已。比年来随着网络、手机普遍化,近似事件才动辄引爆舆论。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逾七成,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

工读学校陷尴尬困局,劳教所取消了,问题孩子怎么办

本年7月18日,因不愿替同学写家庭作业,北京房山的小磊(化名)被同学殴打多处受伤。家长劝他到校,成果再遭殴打。最终法院判决五被告赔偿9000元,动手的四被告承担85%,学校承担15%。而本年6月激起全国公愤的浙江庆元虐童案,对8岁小学生掌掴脚踢、甚至踏头烫烟的四名初中生,因均未满14岁而逃避刑责,仅共同赔偿9万元了事。

近似的终局占了大多数。即便司法介入,囿于现行法律,多数加害者不担刑责,或以民事赔偿替代,未造成身体严重损害的甚至只是批评教育。这在那些近似脱衣侮辱的精力伤害事件中尤为常见。6月美国媒体报道的一件事在国内引发热评。本年3月,在美国留学的2名中国女学生,遭到同为中国留学生的10多名女生虐待,手段包括拳打脚踢、扒衣裤、烫烟头甚至剃头吃沙,被判定为“酷刑折磨”。而施暴者家长在得知孩子要受审,试图贿赂证人,被美国当局逮捕。网友普遍传播的一句评论是,“中国治不了你,美国可以。”

近似言论虽然过激,但也揭示了当下中国面对近似事件不断发生,却无法从法律上有效遏制的尴尬困境。《未成年人预防犯罪法》只提到,未成年人9种严重不良行为(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应予矫治:如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等。

该法规定,其父母或监护人和学校应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需家长、学校申请)进行矫治。但由于各种原因,现如今国内很多地方的工读学校或已拆除或更名专业学校但面临生源荒惨淡运转,劳教所目前也已取消,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未成年人有上述“严重不良行为”也大多难以得到矫正和教育。加害者没有得到足够惩戒,某种程度上也鼓励了近似行为的发生。

什么原因会导致一个孩子变成加害者

每个上过学的人都会有感受,在学校弱者一般不会只被欺侮一次,而是经常被欺侮。各种霸凌现象包括暴力霸凌(肉体上的欺凌行为)、言语霸凌(辱骂、嘲弄、恶意中伤)、社交霸凌(团体排挤、人际关联对立),以及比年出现的网络霸凌(以手机简讯、电子邮件、部落格、BBS等媒介散播谣言、中伤等攻击行为),实际上都不是偶发的,而常常是长期性的。

什么原因会导致一个孩子变成加害者,去欺侮虐待他人

社会学研究认为,校园霸凌行为源自社会学习。父母对孩童的照顾若带有敌意、不负责任、冷漠,(如遗弃或家暴),使其社会互动处于负向状态,则孩子将来成为加害人的能够性会大幅提升。采取斥责、惩罚和冷漠作为管教手段的父母,其子女会产生自卑心理。这些在家中得不到关怀,甚至遭虐待的孩童容易将痛苦加诸他人,借此宣泄情绪。

霸凌者通常都有攻击前科,而攻击则从模仿而来,这种模仿得自父母对待孩童的态度。

其次,孩童进入小学后,教师若选择错误的管教方式,粗暴打骂,霸凌的能够性也会增加。若同学间发生霸凌行为,而教师不加以阻止,也能够造成其他同学的错误价值观,比如“要想不受欺侮,就要成为强者或依附强者”。

作为受害者,一般性格内向或懦弱,选择不反抗隐忍,以躲避进一步伤害;或厌学、逃学,个别人会加入团伙自保,成为欺凌者。受害者多数情况下会出现惧怕、消沉抑郁、忧虑、胃痛、厌食等症状。严重情况下能够导致创伤后遗症、人格分裂、人格扭曲、价值观错乱、失去对人性的信任。

实际上,霸凌是一种反社会行为,不仅会造成受害人心灵创伤、扭曲、课业低落、人际疏离;对加害人也有负面影响,这些加害人成年后的犯罪率、酗酒现象比例相当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