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浅议20世纪初漫画艺术的设计应用

动漫百科时间:2024-04-28 22:39:41点击:47937

摘要:漫画艺术不单单存在于艺术范畴,其擅长讽刺、歌颂和娱乐等表现手法,这种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实用的宣传媒介和设计手法,20世纪初在中国已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和装饰范畴,取得了优越的效果,尤其在广告宣传、书籍装帧等方面最为典型。

漫画是融讽刺、歌颂、诙谐、抒情等特点并着理解上的直觉性为一体的绘画艺术,(1)具有煽惑的、鼓动性,但形式上简便明确,并有很强的可看性、观赏性,易受大众接受理解。在清王朝覆灭后的30年里,漫画艺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商业、文化各范畴中,作为艺术与实用相融会的设计艺术典型,在抗战和商业宣传和装饰装帧范畴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一、漫画的广告设计应用

1.漫画的社会类广告设计------抗战宣传的“冲锋枪”

广告为的是广而告之,漫画虽然不是从广告体系中诞生的艺术形式,但是很多进步漫画以其鲜明的大众性(“亲和力”)、深刻性(“批判力”)受到了广告界的重用。社会类漫画广告次要用作政治宣传,最为典型的非时事漫画莫属了;也有较少的属社会公益事业用途。

(1)巧妙深刻的构思设计

漫画家胡考说:“我们目前急需的是使民众急速懂得抗战对他们的切身关联,亡国的惨痛,但在这些条件之下,漫画是对民众言传最适合的工具。”时事漫画中的主题人物设计注重外形特征及其内在涵义的象征表现,其宣传的目的就是揭露敌人的罪恶,唤起民众抗战的斗志。

图一《快把害虫一个一个捉出来》现代出版社《百年漫画(上)》2004年钱病鹤

钱病鹤的一幅《快把害虫一个一个捉出来》(1912年),他将“中华民国”比喻为一棵大树,一只象征“革命”的硕大啄木鸟在啄食树里戴着军阀和清朝官帽的“害虫”,这个作品使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揭露了封建落后势力的丑陋形象,颂扬了革命力气的伟大。

图二《帝国主义与汉奸》张谔

张谔的《帝国主义与汉奸》(1936年)把日寇和汉奸的身体连在了一起,日寇左手还握着一把印有“提携、亲善”、还在滴血的大刀,这种“二位一体”的巧妙构思深刻而简明的揭露了汉奸败类对于日寇的附和,以及日寇利用中国人消灭中国人的险恶用心,以此激发劳苦大众的抗战欲望。

(2)丰满有力的构图设计

抗战漫画在形式上既有单幅画,也有组画和连环漫画;既有无题漫画,又有图文漫画;抗战漫画的构图风格更是多样新奇。

图三《向新中国途程迈进》李凡夫

李凡夫的作品《向新中国途程迈进》(1938年),正方形的构图,以整齐的军队阵列形象填满了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力气感。军阵当中一只极大的手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上书“统一战线”四个大字;可以看出来,军阵因为过于密集,于整幅作品的外观上看是一抹灰色,而用粗线条勾勒的巨手则必然显得空白。正是这“灰”与“白”的强烈对比,使画面象征着革命统一战线巨手的这一主题突出出来,鲜明而富于鼓动力。

图四《标准奴才》人民美术出版社《现代美术全集漫画》1998年廖冰兄

廖冰兄早期的漫画《竟争》(1934年)、《标准奴才》(1936年)画面残酷血腥,极具冲击力,给读者强烈的印象。从这两个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出:早期漫画人强烈的批判意识被廖冰兄全盘地继承并发扬光人到“赤裸裸”、“血淋淋”的地步,如此“大尺度”的表现形式,在廖冰兄后来的作品中仍然大量地出现过,这种思想与视觉的直接冲击效果,被方唐评说为“在国内无出其右”的“爆炸力”。(2)

此外,漫画本身的制作特点,适了应当时社会宣传的生存需要。在时局紧张,社会贫弱的抗战年代,最广泛的大众饥寒交迫,没有余力和机遇去求知和探索,进而获得作为中国人在这个时代的汗青使命;而漫画制作十分简便,能够用较少的工作力作广大的、普遍的言传,适合当时国内贫乏的物质条件和艰苦的战争环境。

2.漫画的商业类广告设计------商业广告的“优孟”(3)

巧妙的推销,是漫画用于广告的最大特点,没有赤裸裸的炫耀,没有降价打折的急躁,漫画借助生动活泼的画面、奇特的构思设计,巧妙而顺利的捕获消费者的心;这也其他风格的绘画,难以达到的效果。

图五上海的统原商业储蓄银行漫画广告学林出版社《中国近代广告》2004年

成立于1932年的上海的统原商业储蓄银行有一则广告,为了筹措资金,鼓励民众存储,花了大实力宣传给民众储蓄能使生活安定:每月存下22余元,50年后可以得到1万元巨款,年轻付出,年老得利。得力于这个广告的大力宣传,一年后该银行存储总增长额达235万元。(4)该广告的主体画面正是用了漫画这一大众喜闻乐见的绘画样式,两个可爱的、胖胖的老年夫妇安乡恬静的躺在沙发上,老头子还在美美的抽着小烟,享受着银行存利带给他们的富裕生活的喜悦。这幅漫画形式的商业广告,画面滑稽,形态生动鲜活,简洁的画面一目了然,迅速的给人留下优越的印象。这幅画面谁看了能不心动呢观者首先感觉到的不是令人生厌的商业气息,而是轻松幽默的调侃氛围,这往往会人们在轻松愉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广告所要传播的信息,反而起到优越的广告效果。

图六鹤鸣皮鞋的系列漫画广告之一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商业社会,大众对一般广告的注意力往往不会过分关注,而漫画在广告的特有优势就是瞬间的吸引力。如鹤鸣皮鞋的系列漫画广告,大多借用民众耳熟能详的拟人、比喻或者信奉的俗语等方法,把人为形态与产品接洽起来构成一个有趣的画面,这就避免了繁琐的文字介绍,将广告所要宣传主题鲜明突出来:画一只大象,文字注以“皮张之厚,无以复加”;画一只长颈鹿,文字注明“品质之高,无以复加”;还有“便宜无好货”,画一个小人在风雨中安身难稳,所以暗示人们“你需要一双好的鞋子”;“看人先看脚”,画一个妇女在皮鞋发出了刺耳怪声后的窘样,她看着旁边的一个神气得意的男士的皮鞋,暗示鹤鸣牌皮鞋引人注目。

二、漫画的书籍装饰设计应用

1.书籍封面设计------图书的“美容工程”

书籍的封面就像是人的脸面,需要体现书的总体特色和次要内容,并最大度的吸引读者。漫画靠自身的生动画面和巧妙的内容设计,让很多图书都使用漫画这一“物美价廉的化妆品”来装饰自己。

(1)诙谐而沉重的“三毛”封面

图七《三毛从军记1》封面人民美术出版社《三毛从军记》1984年张乐平

在儿童读物等较活泼的书刊上,一般都采用内容相关的漫画设计成吸引少年儿童的封面。漫画明星的“形象代言”,如张乐平的“三毛”系列,经久不衰,《三毛从军记》就撷取了三毛的一个滑稽场面:三毛端枪正欲前进,却奇怪的回头看------原来短裤被铁丝挂住了。三毛小心翼翼的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而整个封面色调却比较深暗,滑稽之余不禁给人一些压抑的感觉。我们看了书的内容后,再回来看这幅封面漫画作品,不禁会有种与看卓别林大师的喜剧电影如出一辙感觉——让人在大笑之余,也留下伤心的泪水,这种“含着眼泪的微笑”让“三毛系列”成为脱俗的喜剧经典。让书的情感和风格凝结在封面上,正是“三毛”的封面设计特色。

(2)隐讳而深刻的时事杂志封面

图八《矢志》山东人民出版社《中国漫画史话》1982年丰子恺

时事政治刊物也常使用漫画作为封面。丰子恺的漫画《矢志》发表在1926年5月的《中国青年》(“五卅”纪念专号),为了配合“五卅”的宣传,丰子恺借用南霁云(5)箭射佛寺浮屠来表明自己决战到底的决心的典故,激励年轻人,树立为民族革命斗争到底的决心。画上是一座高塔,塔的顶端插着一支极大的箭矢。该期号的《中国青年》后面的编后记针对这个封面作了评述:“……这画的含义是唐张巡部将南霁云射塔“矢志”的故事,我们希望每一个革命的青年,为了被压迫的民族解放,都射一支“矢志”的箭到‘红色的五曰’之塔上去!”(6)

(2)“疏朗而得神”的漫画表现力

俞平伯曾赞《子恺漫画》:“既有中国画风的萧疏淡远,又不失西洋画法的活泼酣态。虽是一时兴到之笔,而其妙正在随意挥洒。……看它只是疏朗上的几笔似乎很粗率然物类的神态悉落鼓中。”(8)丰子恺的的毛笔漫画汲取了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绘画风格,形成了一种别致的幽默与浪漫情调,摒除了诙谐滑稽、讽刺、游戏的主题而专写深沉严肃的人生滋味,具有中国古代山水画、木版画写意手法的影子,构图与层次感简约明快,其画法可以叫做“写”画。

图十《阿Q正传》插图之一同上丰子恺

漫画插图不但可以展现故事情节,也有足够的神韵,这是一般国画和其他画种不易比肩的。丰子恺的漫画线条粗细不一但准确传神,画中的人物常无眼、鼻、口,线条高度的精粹,在插图《阿Q正传》中,阿遗像近似于古代话本小说的任务绣像,寥寥几笔,把阿Q的市侩与可怜的样子描绘的入木三分,写实的手法反而不易传递这种意蕴;《阿Q正传》的插图一共53幅,大都是中远景构图,严肃的氛围也挡不住子恺漫画的抒情风味。每一幅插图都是鲁迅文字的再度诠释,都可以独立成画,又可以将其连成连环漫画。

(共3671字)

注释:

1.毕克官认为在中国,漫画诞生于清末;20世纪20年代,“漫画”的概念随着“子恺漫画”而正式诞生。

2.朱松青《廖冰兄与中国漫画之演变》,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