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千年,大美敦煌初唐

国产动漫时间:2024-04-27 21:46:40点击:57617

----------------------------------------------------------------------------------------------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初唐-332窟:涅槃经变壁画与卧佛、三铺立像+巨幅刺绣《凉州瑞像图》【高清大图】


(提示:←左侧目录栏里有本文各部分索引,以方便读者概览)


1.1初唐-332窟-窟内全景图:中心柱正面(东向面)、南北壁人字坡下各有一铺三尊立像【】


敦煌332窟建于武则天时期,主室前部人字披顶,后部中心塔柱。中心塔柱南北西三面都不开龛,南面画卢舍那佛一铺,西面画药师佛一铺,北面画灵鹫山说法图一铺。南北壁前部壁前、塔柱东向面壁前各塑一佛二菩萨立像。


2.1初唐-332窟-窟内景21:中心柱、南北两壁、东壁门【360°全景】【】


南壁后部画《涅槃经变》;西壁开龛,塑涅槃像;北壁后部画《维摩诘经变》;东壁门南画一佛五十菩萨图,门北画灵鹫说法图一铺。前室原有《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即建窟功德记。

1.2初唐-332窟-窟型平面、剖面图【中心柱正面、南、北壁各有一铺三尊立像,窟内后部是卧佛涅槃塑像】

2.1初唐-332窟-窟内景22:中心柱东向面、南北壁人字坡下立像与壁画(全景图)【】

▼敦煌332窟全景虚拟漫游,如临其境(此处即为此网站的截图):莫高窟第332窟-莲花池中的佛(.com)


1.1初唐-332窟-窟内全景图:中心柱正面(东向面)、南北壁人字坡下各有一铺三尊立像【】

以下带着读者,开始:
窟内全景概览:
初唐332窟为中心塔柱窟。窟内有为现存唐代最早的《涅槃经变》的壁画和塑像。窟内前面为人字坡顶,后部有中心柱。中心柱正面(东向面)之前,南、北两壁人字坡之下,各立有一铺三尊大型塑像,共同组成三世佛。最后部为西壁大龛,内有释迦涅槃巨型塑像(卧佛)。南壁三世佛塑像身后,绘有巨幅《涅槃经变》壁画(见下图面向观众这面墙的右半部分)。


1.1初唐-332窟-中心柱东向面(图右)、南壁(图左)【】


-中心柱东向面、南北壁人字坡前


1.1初唐-332窟-中心柱东向面(右)、南壁(左)【】

北壁三世佛塑像身后,绘有大型《维摩诘经变》壁画(见上图面向观众这面墙的左半部分)。

1.1初唐-332窟-中心柱东向面(图左)、北壁(图右)【】


1.2初唐-332窟-中心柱东向面(图右)、南壁人字坡下(图左):各有一铺三尊立像【大图】

中心方柱正面壁前及南北壁前部各塑三铺像。此窟的三铺立佛说法像,具体定名因材料的缺乏而不能确定,或表示佛教的三身佛,即法身、报身、应身。

1.3初唐-332窟南壁人字坡下-一铺三尊立像【】

1.3初唐-332窟南壁人字坡下-一铺三尊立像【】


1.3初唐-332窟-中心柱东向面(图右)、南壁人字坡下各有一铺三尊立像(图左南壁绘涅槃经变)【超大图】


中心方柱正面的三尊像,头部和躯体的比例都很适当。主尊高额、丰颊、弧形的眉毛、修长的眼睛、丰润的嘴唇,在宁静的相貌中显出慈悲的神态。向主尊聚拢的胁侍菩萨,腰肢婀娜,脸、臂、胸、腹、大腿部柔美丰满,即写实、又富有微妙的意趣,只可惜被后世补上花俏刺眼的色彩,因而掩饰了塑像固有的美感。


1.4初唐-332窟-中心柱东向面:一铺三尊立像。图源:《大美敦煌敦煌石窟艺术聚珍集(一)彩塑编》【】

此窟的塑像虽有近代的妆绘,但塑像却几乎没有补修,作为唐初作品具有特别珍贵的价值。由于石窟群开凿在砾石岩层上,石质不适于雕像,因此古代的匠师们因地制宜,在深厚的民族传统基础上发展了敷彩的泥塑,比单色的雕塑更为逼真,也更美丽丰富。


1.4初唐-332窟-中心柱东向面:一铺三尊立像。图源:《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7·敦煌彩塑》【】


2.1初唐-332窟-窟内景2:中心柱正面(东向面)三尊立像【】


-北壁人字坡下

2.1初唐-332窟-窟内景3:北壁人字坡下三尊立像【】

2.1初唐-332窟-窟内景3:北壁人字坡下三尊立像特写【】


-南壁人字坡下

2.1初唐-332窟-窟内景4:南壁人字坡下三尊立像【】

上图左(☝手势鼠标示意处):以阿弥陀佛为中心而描绘五十尊佛菩萨像之图画(本文后面会介绍,此处只是概览)。

2.1初唐-332窟-窟内景4:南壁人字坡下三尊立像特写【】


2.1初唐-332窟-窟内景5:南壁人字坡下【】


-中心柱正(东)面

2.1初唐-332窟-窟内景6:中心柱正面顶部人字坡:法华经变·见宝塔品(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说法图)【】

此窟主室是佛龛顶上,在人字披西披的中间,与中心塔柱相连,绘有《法华经》中见宝塔品。中画多宝塔,释迦佛和多宝佛结跏趺坐于其中。左右两边的佛、菩萨,是表示释迦分身的十方诸佛。讲述的是释迦佛在讲《法华经》时,地下涌出一座七宝塔,停在空中,七宝塔装饰着各种奇珍异宝和金银琉璃,异常华丽。这时有一菩萨提出要见塔内多宝佛,释迦佛就升至空中,用右手开塔门,多宝佛分半个座位给释迦佛,释迦佛还用神通力将自己的侍从们接到空中。画面中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在塔中,画面开畅宏伟,七宝塔周围,诸大菩萨,天龙八部以及比丘等形成一个椭圆形,犹如众星捧月。这种造像不见于印度和中亚,能够是中国独创。由于《见宝塔品》中释迦与多宝佛并坐论道的情景,是《法华经》关键所在,故此长期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题材。

2.1初唐-332窟-窟内景6:中心柱正面顶部人字坡:法华经变·见宝塔品1左【超大图】

2.1初唐-332窟-窟内景6:中心柱正面顶部人字坡:法华经变·见宝塔品2右【】



2.1初唐-332窟-窟内景7:此为中心柱东向面,南北两壁绘《涅槃经变》【】

(▲提醒:点开上图,可看大图。)(▼下高清超大图,在图片上点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图)

2.1初唐-332窟-窟内景7:此为中心柱东向面,前立一佛二菩萨像【高清大图】


-南壁(概览)

2.1初唐-332窟-窟内景8:南壁《涅槃经变》【】

南壁绘《涅槃经变》大型壁画,本文后面会具体介绍各场景,此处只是窟内全景概览。

2.1初唐-332窟-窟内景9:南壁《涅槃经变》【全景视角】【】

2.1初唐-332窟-窟内景10:南壁过渡到西壁龛【】


2.1初唐-332窟-窟内景11:南壁、西壁龛一角(卧佛塑像头部)【】


-中心柱南向面

2.1初唐-332窟-窟内景12:中心柱南向面(左为西壁龛,右为东壁门)【】

-西壁龛卧佛

2.1初唐-332窟-窟内景13:西壁龛内,释迦涅槃塑像(巨型卧佛)【全景视角】【】

2.1初唐-332窟-窟内景13:西壁龛一角(卧佛塑像足部)、中心柱西向面【】


-中心柱西向面

2.1初唐-332窟-窟内景14:中心柱西向面【】

-北壁(概览)

2.1初唐-332窟-窟内景15:北壁《维摩诘经变》【全景视角】【】

2.1初唐-332窟-窟内景16:北壁《维摩诘经变》【】

2.1初唐-332窟-窟内景17:北壁过渡到东壁门【】

-中心柱北向面

2.1初唐-332窟-窟内景18:中心柱北向面(左为东壁门,右为西壁龛)【】


-东壁门

2.1初唐-332窟-窟内景19:东壁门【】

2.1初唐-332窟-窟内景20:东壁门,两侧是南北壁前所立塑像【全景视角】【】

东壁门南画一佛五十菩萨图,门北画灵鹫说法图一铺。前室原有《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即建窟功德记。



涅槃经变塑绘结合(卧佛+壁画)


2.1初唐-332窟西壁龛内-涅槃卧佛塑像(头部)【】

现存唐代最早的《涅槃经变》的壁画和塑像都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建成的第332窟里。此窟平面方形,中间设中心塔柱。中心塔柱后面,西壁开横长方形龛,内塑释迦牟尼涅槃像一身,头南脚北,右胁累足而卧,身长5.6米,颠末后世重修。

2.1初唐-332窟西壁龛内-涅槃卧佛塑像【】

释迦涅槃像背后原有一排小塑像,大半已毁,现仅残存清塑两身。龛内西壁画十棵菩提树,北壁画摩耶夫人从忉利天乘云下娑罗双树间哀悼释迦牟尼。这是莫高窟《涅槃经变》绘塑结合的开始。

2.1初唐-332窟西壁龛内-涅槃卧佛塑像【】

此窟西壁的涅槃像,头南脚北,右胁累足而卧,身长5.6米,肩宽1米有余。涅槃是释迦牟尼佛颠末几十年的苦修而达到的一种“常乐我净”的永恒地步——不死之死,即从死中转化出的永生。这是佛教的最高地步。这个时刻,外在的身体约束彻底摆脱了,精力升华了。


2.1初唐-332窟西壁龛内-卧佛塑像头部衔接南壁壁画:涅槃经变【】

南壁的巨幅壁画《涅槃经变》与西壁龛内彩塑“释迦牟尼佛涅槃像”合璧为一铺完整的涅槃经变。

南壁《涅槃经变》
南壁所绘的涅槃经变,高3.7米,宽6.1米,此画根据《大般涅槃经》而绘制。释迦佛颠末80年间教化众生,化缘已尽,他知道自己将要涅槃,在中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畔娑罗林两棵娑罗树之间,召集众弟子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经》,讲述了涅槃的意义,然后右胁而卧,安然入灭。可是,弟子们出于对导师的感情,他们都非常悲哀。佛母摩耶夫人听说佛涅槃的消息,即从忉利天宫下来,于是佛又从金棺里坐起,为母亲说法。然后金棺自举,焚化后留下舍利,弟子们建塔供养。


2.2初唐-332窟-窟内景8:南壁《涅槃经变》(场景标注)【】


(▲画面分为8组,下排为前5组,从右至左看;上排为后3组,由左往右铺展)主室南壁画大幅《涅槃经变》一铺(高3.7米,宽6.08米)。这铺《涅槃经变》是古代画工揉合南北朝后秦时期西域国罽宾高僧佛陀耶舍与凉州比丘竺法念所翻译的《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萧齐昙景译《摩诃摩耶经》、北凉昙无谶译四十卷本《大般涅槃经》以及初唐若那跋陀罗译《大般涅槃经后分》而创作的。画面可分为9组,从右至左,从下而上,又从左返右。次要情节有:临终遗教、双树病卧、入般涅槃、商办入殓、再生说法、力士举棺、大众送殡、香楼火化、八王争舍利、起塔供养。以下逐一欣赏各场景:
场景1临终遗教

2.2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1:临终遗教,场景2:双树病卧(右边是西壁龛内涅槃佛像)【】

第一组,临终遗教:画说法图一铺,释迦牟尼居中说法:“吾灭度后,汝等四众当勤护我大涅槃。”左右画菩萨、弟子、天龙八部簇拥听法。佛前下部跪两供养菩萨。菩萨下部跪四比丘,其中左侧一比丘坐在地毯上,似即《遗教品》中的阿泥楼逗(即阿那律)教阿难四问。比丘下部画四野兽,其中一只似狮子,余皆漫漶。昙译《大般涅槃经》卷一《寿命品》云:“复有二十恒河沙等师子兽王……持诸花果,稽首佛足,却住一面。”上述四野兽画面当即表现这段经文的。说法图上部还有一个小插曲:画一大山,山前画一比丘与一婆罗门对话,这是迦叶向婆罗门询问释迦牟尼的病情。这个故事在隋代已经出现,但很简单,只画一个婆罗门站在莲花上,手持一似花之物。332窟的这个故事,既画有大山作背景,以示迦叶刚从耆阇崛山赶来,又有人物对话,而且比较生动,给肃穆的佛国说法图,增添了一丝生活气息。

2.2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1:临终遗教,灵鹫山说法【】

场景2双树病卧

2.2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2:双树病卧,场景3:入般涅槃【】

第二组,双树病卧:《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应尽还源品》云:“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于七宝床,又胁而卧……”在第一组画左侧,画双树,树前画七宝床,释迦右胁而卧。左右画菩萨、弟子、天龙八部,此即表现双树病卧。七宝床前左侧画三比丘(前一立,后两跪),右侧画三世俗供养人,这是表现僧俗佛徒劝请释迦牟尼莫般涅槃。僧俗佛徒下部画一鸟二马,这仍然是按昙译本《大般涅槃经•寿命品》的记载,表现禽兽请佛莫般涅槃。在涅槃像右侧画一老年比丘,身穿白衣,双膝跪地,手抚佛足,表情悲哀,这是表现佛体入殓后又为迦叶现足的故事。这个故事本应画在第三组,这里能够是画工一时疏忽,误画于此。这种情况在敦煌壁画中亦非个别。

场景3入般涅槃

2.2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2:双树病卧【】
第三组,入般涅槃:在双树病卧的左侧,画释迦牟尼右胁横卧于娑罗双树之间的七宝床上,左右画菩萨、弟子、天龙八部举哀,这是表现释迦牟尼已入涅槃。在释迦牟尼背后,似乎画一举哀者,投身释迦牟尼身光上(模糊不清)。释迦牟尼的右侧也画一身穿绿袍的举哀者,似在揪发。在七宝床左下角画一妇女,双膝跪地,两手拖地,悲号痛哭,这是按《摩诃摩耶经》记载,表现摩耶夫人的哀伤。七宝床右下角画须跋陀罗身先入灭。须跋陀罗右下侧画一人,躺在地上,这也是延续隋代的题材,表现执金刚密迹力士,见佛灭度,舍金刚杵,闷绝躄地。再往下画一马、二虎、二孔雀,表现禽兽对释迦牟尼涅槃的哀悼。

2.2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3:入般涅槃【】

2.2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3:入般涅槃右下角:哀悼佛涅槃的双孔雀【】


这里也有一段插曲需要说明。在前述第二组双树病卧上部画一比丘,乘彩云升天,这是按照《摩诃摩耶经》卷下的记载,表现阿那律上升忉利天给摩耶夫人报丧。又在迦叶问外道上部,画一殿堂,表示忉利天宫。殿堂外右下侧连画数朵飞云,云上画一贵妇,乘云徐徐下降,表现摩耶夫人出忉利天宫,直奔娑罗双树哭佛。这个故事隋代洞窟已有,但情节简单,只画一宝贵妇,坐在释迦牟尼头侧,而322窟已发展成连环画的形式,表现摩耶夫人飘游下凡,云移人动,彩带招展,颇有“满壁风动”之势。

2.3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3:入般涅槃上方场景:佛母奔丧【超大图】


2.3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3:入般涅槃上方场景:佛母奔丧【超大图】
下图:佛母奔丧上方的山峦,画得很有层次感:前面的山峦陡峭,后面的山峦陡峭。

2.3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3:入般涅槃上方场景:佛母奔丧上部山水【】


场景4入殡,商办阇维

2.4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4:入殡,商办阇维,场景3:入般涅槃【】

2.4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4:入殡,商办阇维【】

第四组,商办阇维:“阇[dū]维”本来是火葬的音译,这里宜作入殓解。《摩诃摩耶经》卷下云:“尔时阿难即便入城,普告力士,如来昨夜已入涅槃,汝等宜应供养阇维。诸力士等……即问阿难,我等不知云何阇维如来之身”壁上画诸菩萨、弟子、天龙八部以及善男信女,围绕释迦牟尼棺椁,有的哀泣,有的张大嘴巴讲话,正商办入殓之事。佛棺上方,两身飞天散花。

2.4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4:入殡,商办阇维【大图】

诸菩萨、弟子、天龙八部等围绕佛棺,合十举哀。佛母摩耶夫人与而天女,绕佛棺右旋,告别佛陀遗体。人物仪态大方,天衣飘飞,具有初唐风格。

2.4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4:入殡,商办阇维【右半部分】【超大图】


场景5棺盖自启,为母说法

2.5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5:棺盖自启,为母说法【】
第五组,自启棺盖,为母说法:画在第四组左侧。据《摩诃摩耶经》卷下记载,当摩耶夫人从忉利天下至娑罗双树时,见儿尸体已入殓完毕,便“呜呼苦哉,痛不可言”。“尔时世尊以大神力故,令诸棺盖,皆自开辟,便从棺中,合掌而起……以梵软音,闻讯母言:‘远屈来下此阎浮提,诸行法尔,愿勿啼泣。’”壁画上画释迦牟尼佛坐在棺盖上,举手说法。释迦牟尼前面画摩耶夫人带二侍女,跪地听法。释迦牟尼两侧还有许多菩萨(佛国圣众)、弟子(人间出家与俗家弟子等四众)跪地听法,经文与画面完全吻合。

2.5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5:棺盖自启为母说法特写1【】

2.5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5:棺盖自启为母说法特写2【超大图】

场景6出殡,金棺自举

2.6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6:出殡,金棺自举【】
第六组,力士举棺、金棺自举力士举棺:释迦牟尼给母亲说完法后,“即便阖棺”。接着就是诸力士抬棺材到火葬场火化。据《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下《机感荼毗品》记载,拘尸城的善男信女们,欲“贪善福”为己有,不让“天人”共抬佛棺,就在拘尸城内找了八大力士,共抬佛棺。可是,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怎么也抬不起来。在第五组壁画的右上侧,画八人共抬一棺行进。画面与经文有出入。金棺自举:据上述经文,释迦牟尼见诸力士抬不动棺材,乃大发慈悲,现神通,于是,金棺自举,“升虚空中”,从拘尸城西门入,东门出,自动往火葬场运行。但此处壁画中所画佛棺,十分华美,由八个比丘抬着行进。有趣的是棺盖顶上还画了一只大公鸡,雄赳赳地站在棺盖上。棺材前面画八比丘举幡引路,三菩萨持香炉供养,棺材后面画大群菩萨、弟子、天龙八部送殡,场面盛大。

2.6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6:出殡,金棺自举【】
画面中,众人上了山坡,向右转行,前后十二名僧人抬佛棺。三位菩萨持香炉,行于佛棺前方,八名比丘持幡幢在前导引,到了熙连禅河,过桥,至火葬场。


2.6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6:出殡图,上方是场景8:八王争舍利【超大图】


场景7香楼荼毗

2.7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7:香楼荼毗【】

第七组,香楼荼毗:上述经云:如来金棺“渐渐空行,至荼毗所,徐徐垂空,下安七宝床上。”然后大众又把金棺至香楼上,诸大力士投火香炉,火自殓灭。“尔时如来以大悲力,从心胸中火踊棺外”,渐渐燃烧,颠末七日,“焚妙香楼,尔乃方尽”。壁画上画熊熊大火,燃烧棺材。众多菩萨、弟子、天龙八部绕火哀悼。与此哀伤情景相反,在火化场的右下角,画二比丘,面向火化场,手舞足蹈。这是表现一批不守戒律的比丘,欣然庆祝释迦牟尼死后,再没有人来管束他们,从此可以自由自在,为所欲为了【见上图与下图右上☝指示位置】。


2.7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7与场景6、场景8所在壁面(场景分布图)【】

场景8八王争舍利
第八组,八王分舍利:《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后》里对有关战争描写得很生动:“时诸国王即集群臣,众共立议,作颂告曰:‘吾等合议,远来拜首,逊言求分。如不见与,四兵在此,不惜身命。义而弗获,当以力取。’时拘尸国即集群臣,众共立议,以偈答曰:‘远劳诸军,屈辱拜首,如来遗形,不敢相许。彼欲举兵,吾斯亦有。毕命相抵,未之有畏。’”关于《八王分舍利》的图像,新疆克孜尔石窟较多,内地诸石窟很少。莫高窟第332窟的这幅《八王分舍利图》是玉门关以东诸石窟中现存最早的一幅。它是根据《长阿含经•游行品后》绘制的,画在第七组金棺自举图上部。画中恒河波涛汹涌,两军跃马挺矛执盾,激战于河边,把战争描绘得十分生动。

2.8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6:出殡、场景8:八王争舍利【超大图】

2.8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8:八王争舍利(位于场景6:出殡上方)【超大图】

上图:左边画六人,骑马持枪,其中三人出阵迎战,另三人观战。右边画七人,象征夺舍利的七国,乘坐战马,或持长枪,或持盾牌,边骑边战。骏马造型写实,四蹄飞奔。最前方一人负伤落马。右侧山后,画六人,朝着相反的方向骑马拜别,描绘的能够是七国大军夺得舍利,收兵回国。
下图是右边七人的特写(局部):

2.8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8:八王争舍利局部1:右边七人骑马持枪盾1(前四骑)【摹仿】【】

2.8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8:八王争舍利局部1:右边七人骑马持枪盾2(后三骑)【摹仿】【】
下图:右侧山后,画六人(下图右上角只能看到其中两人),朝着相反的方向骑马拜别,描绘的能够是七国大军夺得舍利,收兵回国。

2.8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8:八王争舍利局部图:右边七人骑马持枪盾【摹仿】【】

此经变中这幅作战图,图中,右侧的军队似乎占了上风,跃马横枪,向前冲刺。左侧一人已被敌人挑下马来,另一个一边用盾牌接住追兵的长矛,一边拍马,落荒而逃。左侧山中又突出几骑。显然是来增援的部队,这些士兵们头戴皮帽,身穿战袍,战斗场面扣人心弦。

2.8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8:八王争舍利图【】

场景9起塔供养

2.9初唐-332窟南壁-涅槃经变场景9:起塔供养【】

第九组,起塔供养:据经文记载,八王最后和解,平分舍利,“各归其国,起塔供养”。壁画中并未画八塔,只是在火葬场右上角画了一座三层佛塔,四周僧俗佛徒绕塔供养。


3.0初唐-332窟西壁龛内-卧佛塑像头部衔接南壁壁画:涅槃经变【】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第332窟的《涅槃经变》,是在隋代《涅槃经变》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铺全新的、民族化的、具有连环画形式的巨幅《涅槃经变》。它的出现毫不是偶然的。当时唐王朝正在“贞观之治”奠定的雄厚的基础上,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敦煌艺术也像当时全国其他艺术一样,生机盎然,蒸蒸日上。它不受旧格式的限制,奋发创新。这个时期的《涅槃经变》,那严谨的构图,富丽的色彩,雄伟的气势,都称得起是敦煌壁画中的白眉之作,也是《涅槃经变》发展的高峰。
【相关阅读:】“涅槃”题材的敦煌其他经典窟:【神游千年,大美敦煌】中唐-158窟-最盛大涅槃窟(上):卧佛等三世佛像,满壁天人举哀,虽死犹生【高清大图300幅】【神游千年,大美敦煌】盛唐-148窟-西壁-涅槃经变:卧佛巨像+巨幅连环画:66个情节,数百人物,气势磅礴【高清大图】


3.2初唐-332窟西壁龛内-卧佛塑像,头部衔接南壁《涅槃经变》,足部衔接北壁《维摩诘经变》【】



北壁《维摩诘经变》


3.3初唐-332窟西壁龛内-卧佛塑像足部衔接北壁壁画:维摩诘经变【】

莫高窟332窟北壁绘有《维摩诘经变》。构图严谨,主次分明,人物描绘生动,画面虽然已经变色,然而蓬勃气势犹存,被张大千称为“莫高窟维摩诘经变第一”。全图高3.7米,宽6.1米,根据鸠摩罗什译《维摩诘经》绘制。《维摩诘经》是印度大乘佛教早期次要经典之一。约在公元1~2世纪成书,内容次要是通过维摩诘与文殊师利等人共论佛法,阐述大乘般若性空思想。


4.1初唐-332窟-维摩诘经变之文殊部分(左边是卧佛塑像足部)【】

文殊菩萨坐在高大方形莲台,顶悬华盖,神气安详,正在倾听维摩诘的演讲。文殊身后和莲台周围是来问疾的诸菩萨、天人、佛弟子和中华汉族帝王群臣。

4.2初唐-332窟-维摩诘经变之文殊部分:文殊、献香饭菩萨、听法众弟子【大图】

4.2初唐-332窟-维摩诘经变之文殊部分:献香饭菩萨、听法众弟子【】

4.2初唐-332窟-维摩诘经变之文殊部分:众弟子【超大图】

4.2初唐-332窟-维摩诘经变之文殊下部:君臣【大图】

4.2初唐-332窟-维摩诘经变之文殊下部:君臣1左【】

4.2初唐-332窟-维摩诘经变之文殊下部:君臣2右【超大图】

4.3初唐-332窟北壁-维摩诘经变之维摩诘与文殊相对而坐【】

东侧维摩诘居士坐在高大豪华挂帐帘的胡床中,身披重裘,凭几探身,手执麈尾,胡须上扬,激亢地向文殊陈说争辩。在文殊的莲台和维摩洁的方帐中间,画观众生品中的“天女散花”故事。是说维摩诘帐中有一天女,当两位大士说法辩论时,天女将鲜花撒到众人身上,花散到诸菩萨身上,便落地了,散到佛弟子身上却不落下。大弟子舍利弗竭力抖落身上的花,花却牢沾不落。天女问舍利弗:“你为何抖掉鲜花”舍利弗说:“这花不入法”,天女说:“不是花不入法,而是人没入法”。天女以此嘲弄佛弟子尚无摆脱俗世红尘。

4.3初唐-332窟北壁-维摩诘经变之维摩诘与文殊相对而坐【场景标注】①借座灯王②法供养品③佛国品④香积佛世界

维摩诘(见下图右侧坐在床榻上的人物)是个神通广大,能言善辩的居士。他不出家,却粗通佛理。他经常在家称病,人们去探望他时,即向人们宣讲他的大乘佛理。经变即以佛派弟子去探望维摩诘这一事件为中心来展开的。由于维摩诘善于辩论,佛的十大弟子都不敢前往,佛就让“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率众到维摩诘的住所,于是产生了一系列的戏剧性的情节。其中一件事是:时至日中,佛弟子暗想:大家都饿了,到哪儿去吃饭维摩诘分身化为菩萨,飞往香积国,托来一钵香饭。又有佛弟子心中嘀咕:这小小一钵饭才够谁吃菩萨转过头,倾饭于地,顿时香饭堆积如山,香气四溢,众人饱食,皆大欢喜。在上图④位置,画一幅场面较小的说法图,表现香积佛世界。在香积世界的右下画化菩萨从毗耶离城飞升香积世界“请饭”。在香积世界下部,画请香饭的化菩萨与一组香积菩萨离开香积世界,蹑虚行空,穿越崇山,倏然而降,直劈画面中央,来到毗耶离城维摩与文殊之间,献上香食(见下图左下)。


4.4初唐-332窟北壁-维摩诘经变之维摩诘部分【】【超大图】


4.4初唐-332窟北壁-维摩诘经变之维摩诘局部:献香饭菩萨【】
上图:这是从香积佛世界来的两位菩萨。右侧菩萨单膝跪地,双手捧钵,仰视维摩诘,敬献香饭,能够是维摩诘化现的化菩萨。左侧菩萨面向文殊,侧身而立,上身微向前倾,双手举钵,往地上倒香饭,堆积如山。两身菩萨虽已变色,但其造型仍然十分优美。

4.5初唐-332窟北壁-维摩诘经变之维摩诘局部(右上是维摩诘以神通力幻化佛国)【】

文殊菩萨带领众弟子刚来的时候,先是佛弟子舍利弗暗自寻思,如此多的人众坐在哪里维摩诘运起神通力,须弥灯王遣来了三万二千狮子宝座,进入方丈而不觉拥挤,这就是所谓“室包乾象”效果,令人不可思议。维摩诘请众菩萨、弟子升座,道行较高的菩萨都能入座,而新发意菩萨及诸弟子却无法入座,舍利弗惭愧地说:“此座太高,我不能升座”。维摩诘道:“你只要给须弥灯王行个礼,即可升座”。众弟子不得已,只好向须弥灯王合十行礼,才升上座。图中维摩方丈上部的借座灯王,落笔雄劲,气势宏大,云飞座移,满壁风动,堪称敦煌壁画中同类作品中的绝笔。《法供养品》是新出现的一品,位于借座灯王左侧,大意是说:释迦牟尼佛对天帝说信解受持《维摩诘经》,并且遵照修行,就是法供养。为此他讲了一个本生故事:过去有一位药王佛,长期受一位名叫宝盖的转轮圣王供养,后来宝盖命令他一千个儿子继续供养药王佛。其中一个儿子月盖,一心追求最崇高的供养,天神告诉他“法之供养,胜诸供养”,于是月盖便去请教药王佛什么是法供养。经变中此图与借座灯王的须弥座浑然一体,使画面更加生动、完美。


4.6初唐-332窟北壁-维摩诘经变右上场景1:借座灯王及七宝供养【】

图中维摩方丈上部的借座灯王,落笔雄劲,气势宏大,云飞座移,满壁风动,堪称敦煌壁画中同类作品中的绝笔。前面云端上坐的一佛三菩萨,即《不思议品》中之须弥灯王佛及其随从菩萨,后面有随云飘动的须弥座,代表须弥灯王佛运送给维摩诘的“三万二千狮子座”。

4.6初唐-332窟北壁-维摩诘经变右上场景2:维摩诘手接大千【】
上图:手接大千维摩诘帐后上方面画见阿閦佛品中“手接大千”的故事,是说释迦牟尼曾对舍利弗说:维摩诘居士是妙喜国来的一位菩萨,妙喜国有一如来佛名叫“无动”,治理着一个极乐世界。舍利弗等佛门弟子,诸菩萨天人想亲眼看一看妙喜世界。维摩诘立现神通,右手一举,把妙喜世界搬到了众人眼前。画面是小型的立品维摩诘手中化出一朵极大的彩云。彩云下部画四臂阿修罗王,一手托日,一手托月,头顶须弥山,两脚立于浩瀚的大海中。彩云上部画维摩诘的出生地——妙喜世界。楼台亭阁,层层叠叠。无动如来坐在莲台,四周菩萨围绕,十分庄严。此图是在莫高窟220窟“手接大千图”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须弥山腰增加了两条龙。须弥山上改画高耸入云的三级佛塔,这能够是象征妙喜国的佛法兴盛,或者是表现妙喜国的“梵天等宫”。与此品相对称的是文殊莲台上方画的菩萨行品中“掌擎大众”的故事。正当文殊与维摩诘讲辩论时,释迦牟尼在庵罗树园说法,会场中忽然金光闪闪。阿难问佛祖:“这是什么缘故,为何有为此祥端”释迦佛告诉阿难:“维摩诘居士,文殊与诸菩萨天人想来听法,所以显此端应。”果然,维摩诘猜透此事,对文殊说:“我也想同大众去拜见释迦佛祖,凝听佛法。”这么多的天人、俗众怎么去呢维摩诘立现神通,伸出右手,把菩萨天人,僧俗大众同狮子座一起置于掌中,同往佛祖说法处,拜见佛祖。画面是佛祖坐莲台上说法,四周无人,菩萨,弟子等围绕,维摩诘立于佛祖莲台前,他手掌中化出一朵朵彩云从天空飘落,彩云是文殊及诸菩萨天人、弟子等四众。

4.6初唐-332窟北壁-维摩诘经变右上场景3:维摩诘以神通力化现的佛菩萨【】

4.6初唐-332窟北壁-维摩诘经变右上场景4【】

《佛国品》位于维摩示疾与文殊来问上部,画面很大。释迦佛居中说法,左右两侧画诸菩萨、弟子以及天龙八部“悉来会坐”。宝积等五百长者子分立左右两侧,手举宝盖,供养于佛。


4.6初唐-332窟北壁-维摩诘经变右下各族王子,位于维摩诘所坐榻下【】



4.7初唐-332窟北壁-维摩诘经变右半部分【】


【相关阅读:】“维摩诘经变”题材的敦煌其他经典窟:【神游千年,大美敦煌】盛唐-103窟-线描至圣:吴道子健朗风格的维摩诘;青山佛旅:李思训遗风的青绿山水画【高清大图】【神游千年,大美敦煌】中唐-159窟南壁-弥勒经变:剃度漱口、洗心革面;法华经变:比喻图解经义;观经变:乐舞翩跹;东壁门-维摩诘经变【高清大图】【神游千年,大美敦煌】初唐-335窟:维摩诘经变、劳度叉斗圣变【多图】


5.1初唐-332窟北壁-维摩诘经变右边塑像与人字坡下的小幅壁画【】

5.2初唐-332窟北壁-维摩诘经变右边塑像,过渡到东壁【】


东壁-说法图


6.初唐-332窟东壁北侧-释迦灵鹫山说法图(窟内景)【】


6.初唐-332窟东壁北侧-释迦灵鹫山说法图(下部绘供养僧人)【】

东壁北侧,绘释迦灵鹫山说法图。灵鹫山山峰耸峙,山前释迦佛身披大红袈裟,施说法印,坐须弥座上。两侧弟子菩萨胁侍,力士腰围战裙,手持金刚杵,威武勇健。须弥座前,宝池清波荡漾,莲花绽开,化生童子、鸳鸯游戏其中,悠然自在。下部绘供养僧人。

6.初唐-332窟东壁北侧-释迦灵鹫山说法图【】

6.初唐-332窟东壁北侧-释迦灵鹫山说法图【华盖-摹仿】出自:《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p156


6.初唐-332窟东壁北侧-释迦灵鹫山说法图【色彩有所调节】【】

6.初唐-332窟-东壁门上部右侧-说法图里的花朵+321窟【摹仿】出自:《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p311【】

6.初唐-332窟-花朵【摹仿】出自:《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p310【】

6.初唐-332窟-一身飞天【摹仿】史苇湘摹仿,68×68cm



7.初唐-332窟东壁南侧-净土变(窟内景)【】

7.初唐-332窟东壁南侧-净土变【】

332窟门南绘一佛五十菩萨图,主尊结跏趺坐说法,左右各有一胁侍菩萨立于水池上,佛座下树枝张蔓,树枝上共有五十菩萨。主尊佛身着轻纱透体的袈裟,具有浓厚的印度鹿野苑艺术风格。一佛五十菩萨图,应是信仰西方净土的僧人们在禅定时所感悟到的一种瑞相,在初唐十分流行。图像一般是:从主尊佛的佛座下,蔓生出莲茎(或树状莲树),分枝上坐着很多菩萨,具数有五十,构成一佛五十菩萨,或加上二大菩萨,而称一佛五十二菩萨。一些造像的菩萨数目,因壁面等原因而略有增减、但存最次要的特征,菩萨数目多(五十身左右),均坐在莲茎相连的莲花上(非立姿)。五十菩萨是生活在西方净土世界的菩萨,表示西方净土世界成人。九品往生的形象是化生童子,表示刚刚在西方世界诞生。上方华盖,缠枝回环弯转,每一分支生出一朵石榴花,巧妙地组构为一顶华盖,犹如悬吊的华灯。

7.初唐-332窟东壁南侧-净土变-阿弥陀三尊五十尊菩萨图【】

据文献记载,一佛五十菩萨图出现在北齐,而现存最早的造像可推至初唐贞观年间。依据唐代高僧道宣之《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中所载,昔时天竺鸡头摩寺之五通菩萨,往极乐世界请阿弥陀佛垂许佛像,令娑婆众生愿生净土者,藉佛形像而达愿力,佛允之。及菩萨回还,其像已至,乃一佛五十菩萨各坐莲花在树叶上。菩萨遂取叶于所到之处图写之,流布于远近。【延伸阅读:】▼唐代高僧道宣所撰著的《续高僧传》连载:《唐高僧传》译经篇(白话连载)【附:作者道宣画像】▼道宣的传记与古画,可在以下链接里搜索关键词“道宣”或“3-089天人侍卫”:明清彩绘与版画《释氏源流应化事迹》10:高僧传记:玄奘、僧伽、千岁宝掌、义湘等【高清大图】


7.初唐-332窟东壁南侧-净土变之阿弥陀三尊五十尊菩萨图,右边衔接南壁人字坡下三尊立像【】

8.初唐-332窟东壁门上正中-珞珈山观音(窟内景)【】

8.初唐-332窟东壁门上正中-珞珈山观音【超大图】

珞珈山观音菩萨,典出原始佛经中的《华严经入法界品》。该品中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藉由一个“发菩提心,求菩萨行”的凡夫俗子,虚心求教,四处参访得道高士,终而修炼得果的过程,教导善男性女:只要锲而不舍,终有成佛的一日。文中耳提面命要修行菩萨道,并由文殊菩萨率先指点善财童子南行,寻访高人。善财童子所学习的对象,身份杂沓,有比丘、长者、婆罗门、童女、童子、优婆夷、国王、出家外道船师居士、菩萨、众神释种女、佛母、王女等等,终至弥勒菩萨,再由文殊、普贤菩萨最后认可。这五十三位被访者中,第-位具菩萨身份的,就是位于珞珈山上的观音菩萨。由于此窟建于698年,而实叉难陀所译之八十卷《华严经》成于699年,故此图当以佛驮跋陀罗完成于420年之译本为本。此珞珈山观音变,画一方水池,池面水波涟漪,池里莲花随处蔓生。观音菩萨居中,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身后有头光及背光,两旁各坐三胁侍菩萨。各菩萨神态优雅,姿态各异,但都恭敬虔心,谛听观音菩萨讲经。经中又言善财童子凝听受教时,值正趣菩萨来访,观音菩萨因而建议善财童子亦向正趣菩萨学菩萨道。此事件可谓为往后密教经典中,诸多菩萨或经咒,都是由观音菩萨引荐的模式,埋下伏笔。

8.初唐-332窟东壁门上正中-珞珈山观音局部1【】

8.初唐-332窟东壁门上正中-珞珈山观音局部2【】


西壁龛下-供养菩萨


10.初唐-332窟西壁龛下部-供养菩萨-位于涅槃卧佛像身下基台外壁【】


西壁龛卧佛身下的基台外壁下部,绘有一排很小的供养菩萨,多已模糊,下图是其中左起第三、第四身。


10.初唐-332窟西壁龛下部-两身供养菩萨(左为转身观花菩萨,右为榜题越三界菩萨)【】

右侧菩萨神气庄重,虔诚向佛;左侧菩萨侧身款款而行,姿态优美。




10.初唐-332窟西壁龛下部-两身供养菩萨:右为榜题越三界菩萨【超大图】

10.初唐-332窟西壁龛下部-两身供养菩萨:左为转身观花菩萨【大图】

10.初唐-332窟西壁龛下部-两身供养菩萨【超大图】


10.初唐-332窟西壁龛下部-两身供养菩萨-位于涅槃卧佛头左下基台外壁(右为中心柱南)【】



中心柱南、北面-佛壁画


11.初唐-332窟-中心柱南向面-卢舍那佛【大图】

卢舍那佛像,身着袈裟,袈裟上布满象征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及六道(天、阿修罗、人间、畜、饿鬼、地狱)的众生相。
11.初唐-332窟-中心柱南向面-卢舍那佛局部【】

【相关阅读:】三界众生相,尽现佛体中——卢舍那人中像(6-7世纪)石雕与壁画赏析【高清大图】



12.初唐-332窟-中心柱北向面:凉州瑞像图(原来误名为灵鹫山说法图)【大图】


12.初唐-332窟-中心柱北向面:凉州瑞像图【】



2.1初唐-332窟-窟内景22:中心柱东向面、南北壁人字坡下立像与壁画(全景图)【】
▼332全窟虚拟漫游,如临其境:(上图即为此网站的截图,在线观赏,链接如下:)




敦煌刺绣《凉州瑞像图》


14.唐代巨幅刺绣《凉州瑞像图》,敦煌藏经洞文物,大英博物馆藏,编号MAS,0.1129(斯坦因编号Ch.)。高241宽160厘米

大英博物馆所藏巨幅佛经刺绣,此前被认为是《释迦牟尼灵鹫山说法图》,然而在比年的重新评估中,有敦煌相关研究专家称其应是《凉州瑞像》。绣品中心大佛,站在斑驳的岩石之前,身披红色袈裟,坦露右肩,赤脚立于莲座之上,莲座两侧各有一白色狮子,他的身后有背光和头光装饰,右手笔直指向地面,左手在胸前提起袈裟。其头部上方则是一蓝色华盖,华盖两侧各有一飞天形象。佛两侧各有一佛弟子和菩萨,均是赤脚立于莲座之上的形象,菩萨基本上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但佛弟子除了头部之外,身体的其余部分均已缺失。绣品的右下方跪著四个男供养人,其中一人为和尚装扮,此外三人则均头戴黑色襆头,身穿蓝色圆领袍,身后是一个站立的男性侍者;左下方则跪有四个女供养人,头梳发髻,身穿窄绣襦,外罩半臂,身系各色长裙,有的披有披帛,一妇女身旁还跪有一男童,他的尺寸特别小,她们身后站立著一个身穿袍服的侍女。供养人身旁的题记上绣有“义明供养”、“一心供养”等字,但多已湮灭不可辨认。为使刺绣牢固,使用了两层绣地——本色绢背衬以本色麻布。绣品中次要使用了自北朝自盛唐间十分流行的劈针针法,但大多数针脚较长,约在0.8-1.0cm左右,应该是介于劈针和平针之间的过渡期。因此,这件绣品的年代不会太晚。


14.唐代巨幅刺绣《凉州瑞像图》,敦煌藏经洞文物,大英博物馆藏【大图】


14.唐代巨幅刺绣《凉州瑞像图》,敦煌藏经洞文物,大英博物馆藏【局部1】【】


绣品中心大佛,站在斑驳的岩石之前,身披红色袈裟,坦露右肩,赤脚立于莲座之上。莲座两侧各有一白色狮子,他的身后有背光和头光装饰,右手笔直指向地面,左手在胸前提起袈裟。佛两侧各有一佛弟子和菩萨,均是赤脚立于莲座之上的形象,菩萨基本上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但佛弟子除了头部之外,身体的其余部分均已缺失。


14.唐代巨幅刺绣《凉州瑞像图》,敦煌藏经洞文物,大英博物馆藏【局部2】【】

大佛头部上方是一蓝色华盖,华盖两侧各有一飞天形象。

14.唐代巨幅刺绣《凉州瑞像图》,敦煌藏经洞文物,大英博物馆藏【局部3】【】

14.唐代巨幅刺绣《凉州瑞像图》,敦煌藏经洞文物,大英博物馆藏【局部4】【】

14.唐代巨幅刺绣《凉州瑞像图》,敦煌藏经洞文物,大英博物馆藏【局部5】【】

绣品中心大佛,站在斑驳的岩石之前,身披红色袈裟,坦露右肩,赤脚立于莲座之上,身后有背光和头光装饰,右手笔直指向地面,左手在胸前提起袈裟。佛两侧各有一佛弟子和菩萨,均是赤脚立于莲座之上的形象,菩萨基本上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但佛弟子除了头部之外,身体的其余部分均已缺失。中心大佛的莲座两侧,各有一白色狮子。


14.唐代巨幅刺绣《凉州瑞像图》,敦煌藏经洞文物,大英博物馆藏【局部6】【】

14.唐代巨幅刺绣《凉州瑞像图》,敦煌藏经洞文物,大英博物馆藏【局部7】【】

14.唐代巨幅刺绣《凉州瑞像图》,敦煌藏经洞文物,大英博物馆藏【局部8】【】

绣品的右下方跪著四个男供养人,其中一人为和尚装扮,此外三人则均头戴黑色襆头,身穿蓝色圆领袍,身后是一个站立的男性侍者。左下方跪有四个女供养人,头梳发髻,身穿窄绣襦,外罩半臂,身系各色长裙,有的披有披帛,一妇女身旁还跪有一男童,他的尺寸特别小,她们身后站立著一个身穿袍服的侍女。供养人身旁的题记上绣有“义明供养”、“一心供养”等字,但多已湮灭不可辨认。

14.唐代巨幅刺绣《凉州瑞像图》,敦煌藏经洞文物,大英博物馆藏【局部9】【】


14.唐代巨幅刺绣《凉州瑞像图》,敦煌藏经洞文物,大英博物馆藏【细节】【】

这幅刺绣很好地反映了唐朝刺绣品的样子,同时也是现存的自8世纪以来保存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幅作品。这件作品最奇妙的地方在于,当你远看的时候它就像一幅画,而走近细看的时候才会发现这原来是一件刺绣。

14.唐代巨幅刺绣《凉州瑞像图》,敦煌藏经洞文物,大英博物馆藏【细节1】采用不同颜色丝线,极细密的针线朝着不同方向,还有一些地方带着旋转的针线绣法

非常细密的针线,采用了不同颜色的丝线织成,作品中的针线朝着不同的方向,还有一些地方带着旋转的针线绣法。

14.唐代巨幅刺绣《凉州瑞像图》,敦煌藏经洞文物,大英博物馆藏【细节2】

轮廓的部分采用了黑色的针脚,这样看起来就像水墨画一样。

14.唐代巨幅刺绣《凉州瑞像图》,敦煌藏经洞文物,大英博物馆藏【细节3】轮廓采用黑色针脚,这样看起来就像水墨画

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1907年从敦煌掠走的敦煌藏经洞文物中,有一件高241、宽160公分的巨幅刺绣,编号MAS,0.1129(斯坦因编号Ch.),这是目前所见中国古代刺绣中最大的一幅。1921年,斯坦因在其所著《塞林底亚》一书中刊布此刺绣的图片并作简单说明。1983年,史苇湘先生发表《敦煌石窟中的瑞像图》时就谈到这幅刺绣的名称;1984年,英国国家图书馆与日本平凡社合作出版了由英、日两国专家合著的《西域美术·大英博物馆斯坦搜集品》,在第三卷注销了这刺绣的彩图全图及细部特写,定名为《灵鹫山佛说法图》,又以相当的篇幅对该刺绣品的内容、风格、技法、制作的大致时代作了详细介绍,并与相关的敦煌石窟壁画、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相关的藏品进行了对照研究,指出其制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世纪。首先要说的是,这幅刺绣的内容不是“灵鹫山佛说法图”,应该是“凉州瑞像”。据众多时期的中国佛教史籍记载,凉州瑞像是北魏时代的著名高僧刘萨诃发现于凉州地区的倚山石佛像,又依其地名为凉州御容山瑞像,这身石佛像的阅历能够预测社会兴衰、人世治乱和民众生活福祸,极具灵验;其遗迹位于今甘肃永昌县境。敦煌遗书中也有大量相关的记载。从武周时期开始,河西地区出现了大量凉州瑞像造像碑石和石窟,敦煌石窟也营造了大量以凉州瑞像为主题的洞窟,和绘制巨幅凉州瑞像壁画。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凉州瑞像刺绣也并不意外。关于刘萨诃和凉州瑞像,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过大量研究,成果丰硕。已有数度总结性的综述和研究文献目录发表。兹不赘。【注:】刘萨诃,即高僧慧达大师,预言了御容山无头大石佛瑞像,其传记与古画,可在以下链接里搜索关键词“刘萨诃”▼:明清彩绘与版画《释氏源流应化事迹》9:高僧传记:智顗、寒山拾得;唐朝佛道之争等【高清大图】

凉州瑞像有固定的造像模式:佛陀着右袒袈裟,左手握衣襟于胸前,右手下垂,掌心向内或向外,施与愿印,跣足立于莲台上;造像风格方面,释迦双肩浑圆,束腰,袈裟紧贴佛身,如同曹衣出水,充分体现了一种人体美,保留了浓郁的印度余韵。当然也有一些造像与此相比存在细微的不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刺绣上的主尊形象,也正是传统的凉州瑞像造型。这幅刺绣作品的底部为男女供养人像及题名榜、发愿文榜。男供养僧人及身后着官服的一位供养人题名牌里都绣有字。我们一起初步辨认出那位僧装供养人及官吏装男供养人题榜上的部分文字:崇教寺维那义明供养……王□□一心供养关于崇教寺,据中国佛教典籍《广弘明集》等文献记载,隋文帝仁寿元年,赐送佛舍利至天下三十州,并派出沙门三十人,于当年十月十五日同时起塔供养。派往瓜州(隋代敦煌)的沙门智嶷,起塔的地点即是崇教寺;据莫高窟武周时期(公元698年)《李君莫高窟修佛龛碑》(简称《圣历碑》)记:“莫高窟者,……爰自秦建元之世,迄大周圣历之辰,乐僔法良发其踪,建平东阳弘其迹。推甲子四百他岁,建窟室一千余龛,今见置僧徒,即为崇教寺也。”这里明示,莫高窟与崇教寺为一地。维那系僧职,主司寺中事务者,与上座、寺主同为寺中三纲之一。隋代开始“寺立三纲,上座维那典座也。”刺绣《凉州瑞像图》中的崇教寺维那义明,任职时间的上限当在隋开皇至武周圣积年间。正如《西域美术·大英博物馆斯坦搜集品》第三卷作者所说,敦煌莫高窟第332窟的壁画“灵鹫山说法图”(应为《凉州瑞像》),与刺绣“灵鹫山说法图”(应为《凉州瑞像》)在各个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证明刺绣与洞窟之间、两幅作品之间都有比较密切的关联。而《圣历碑》正是记载莫高窟第332窟创建的“功德碑”。而《圣历碑》记载的“崇教寺”也就是刺绣《凉州瑞像》题记中的崇教寺,这里进一步展示了莫高窟第332窟及其壁画《凉州瑞像》与刺绣《凉州瑞像》的渊源关联。由此可以推定,刺绣《凉州瑞像图》与莫高窟第332窟及其壁画《凉州瑞像图》为同时期作品,其年代为圣历前后,即公元7世纪末。中国刺绣汗青源远流长。刺绣用于佛像,在中国的出现是东晋、十六国时期。那是一个“像教(即佛教)弥增”的时代,因而兴盛了绣制佛像之风。《高僧传》卷五记:“符坚遣使送外国金倚像,高七尺,又金坐像、结珠弥勒像、金缕绣像,织成像各一张,每讲会法聚,辄罗列尊像,布置幢幡;珠佩迭晖,烟华乱发,使夫升阶履闼者,莫不肃焉尽敬矣。”梁沈约《绣像题赞·序言》云:“造绣无量寿尊像一躯”。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正法念处经》卷第记:“谓出家人,或白象牙所作佛像,或刺绣像,或氎等上画作佛像。或刻木像。或铜等像。”唐时绣佛亦很风行,《法苑珠林》载:“(唐)显庆之际,于西京造二十余寺,爰束力内宫式模遗形,造绣像一格,高举十有二丈,惊目骇听,绝后光前,此为绣像之最巨者。”诗圣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一句“苏晋长斋绣佛前,醉后往往爱逃禅”,反映了唐朝绣佛之普遍。然而,虽然2000多年间史籍中关于刺绣的记载丰富,但保存下来的实物却寥若晨星。……除此而外,敦煌便是发现古代刺绣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了。1965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北魏的一佛二菩萨说法图刺绣残片,用几种彩色丝线绣出佛像、菩萨、供养人和发愿文题记,其中有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广阳王字样;供养人的长衫上绣有忍冬纹和卷草纹,示意着以佛教为代表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互交融贯通,并在刺绣中得到反映。这是唯一一件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刺绣。【注:】这件刺绣,详细欣赏:敦煌石窟出土的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图文赏析】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一批唐代的刺绣作品,现分藏在世界各地,藏经洞所出刺绣作品除《凉州瑞像图》外,还有小型绣佛、花鸟图案的绣袋、袈裟等。从已见于刊布资料统计,约30余件;其内容有佛、菩萨像,也有各种花鸟图案。现在看来,敦煌出土的古代刺绣,都是极为罕见的中国古代刺绣珍品。敦煌文献中也有许多关于刺绣和刺绣品的记载,如《俗务要名林》(S.0617)之绢帛彩部就有“绣”条,《杂集时要用字》中有“绣袴、绣袩”(Дх),寺历类文书中有“绣针毡”(P.)、“绣裙”“绣礼巾”(S.4252、S.4525)、“绯罗绣带”“白绣罗带”(P.2613)等。敦煌古代刺绣的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以往人们研究敦煌艺术,总是着眼于敦煌建筑、敦煌壁画和敦煌彩塑这几大类上,后来敦煌绢画也引起人们和重视。但像敦煌版画、敦煌刺绣、敦煌剪纸这些规模较小的艺术种类,研究者廖若晨星,研究成果也十分罕见。【注:】一件敦煌绢画,非常精巧,详见:法藏伯希和敦煌唐代大型绢画《降魔成道图》【附:释迦传记节选——菩提树下降魔成道】
(以上此文节选自《敦煌刺绣〈灵鹫山说法图〉的年代及相关问题》,作者:马德,来源:敦煌研究院,原稿载于《东南文化》2008年第1期)


邹英姿复绣《凉州瑞像图》

14.邹英姿(工艺美术名家)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

很难相信,这是一件今人所制的巨型刺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绣大家——邹英姿,自2011年不断探访敦煌,历经5年,她最终再现了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敦煌初唐刺绣《凉州瑞像图》。原作唐朝刺绣《凉州瑞像图》,是斯坦因取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唐代初期大幅刺绣,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原被称作《灵鹫山说法图》,后来认为此称呼能够不准确)。这件古代刺绣所用针法与当今流行的大不相同,这触动了邹英姿的好奇。之后,邹英姿试图再现这件文物。为复绣《凉州瑞像图》,她追随原作远赴大英博物馆、美国盖蒂博物馆、奈良国立博物馆观摩研究。邹英姿通过对原作的观摩和等比例的复绣过程,对于其当时流行但现已无人采用的针法和独特的排线手法做了深入研究,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劈针绣技法,并成功再现了这件作品。

14.邹英姿(工艺美术名家)的复绣《凉州瑞像图》(下),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上)【苏州博物馆“苏艺天工-大师系列”邹英姿刺绣艺术展2020年海报】

当邹英姿终于在海外的博物馆见到《凉州瑞像图》的时候,她跪下了,情之所至,热泪汹涌。拖着疲惫的身体,辗转半个地球,从中国苏州追到英国伦敦,再追到美国洛杉矶,邹英姿发愿,一定要找到心中的圣物,找到这件在1907年被探险家斯坦因拿走的敦煌文物。邹英姿在接受雅昌艺术网独家专访时,首先介绍了复绣这件作品的原因。以下是邹英姿的陈述:“《凉州瑞像图》是迄今为止被发现,中国古代留存下来最大的一幅刺绣作品,原藏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之中,是一件高241,宽160公分的巨幅刺绣。绣面表现一佛二菩萨立像,左右下角为男女供养人像及题名榜。据多个时期的佛教史籍记载,凉州瑞像是北魏时代的著名高僧发现于凉州地区的倚山石佛像,又依其地名为凉州御容山瑞像,据传这尊石佛像能够预测社会兴衰、人世治乱和民众生活福祸,极具灵验。据学者研究,《凉州瑞像图》大概绣制于初唐时期,那么距今就有近一千三百年的汗青。“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马尔克·斯坦因穿越大漠来到敦煌,以及其低廉的价格从道士王圆箓手中将其买走。1919年捐给了大英博物馆。1984年,英国国家图书馆与日本平凡社合作出版了由英、日两国专家合著的《西域美术·大英博物馆斯坦搜集品》,在第三卷注销了这刺绣的彩图全图及细部特写,认为这是佛陀在灵鹫山说法的场景,将其定名为《灵鹫山佛说法图》。“但据敦煌研究院学者马德先生考据,这件作品不应该叫《灵鹫山佛说法图》,而应为《凉州瑞像图》,因为凉州瑞像有固定的造像模式,在众多佛窟壁画中的主尊凉州瑞像均是这一造型,数百年间没有变化,而这幅刺绣上的主尊形象,也正是传统的凉州瑞像造型,学者们普遍认同马德先生的结论。”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高清】

邹英姿说:“我最初也是在《西域美术》上看见这件作品,被其中的气息深深吸引。画面中的佛陀着右袒袈裟,左手握袈裟于胸前,右手下垂,掌心向外施与愿印,跣足立于莲台上。造像风格方面,释迦双肩浑圆,束腰,袈裟自然下垂,端庄静穆,让人肃然起敬。此前用滴滴绣完成的一系列敦煌佛造像作品都和我的内心有着内在的关联,我希望用刺绣表现佛像的安详和慈悲,赞美佛陀的伟大。这一次,我面对的不再是壁画,不是雕塑,而是一件刺绣!“我是一个绣娘,一个从小就拿着绣花针长大的女子,我对刺绣一往情深,把作品看做是自己的孩子。我的滴滴绣是全国第一个刺绣发明专利,我希望滴滴绣的根基更加深。所以对于不同的刺绣的技法,我想找寻它们的源头,寻找刺绣的血脉和根基。一种技法为什么会诞生古人曾经做过些什么古人为何会这样去做一千多年前的人是怎么来绣刺绣的我也要进一步拷问自己的内心,夯实自己艺术的根基。“我想,只有走出去寻找,才会得到答案。于是,我有一个使命要去达成,我要去朝觐,朝觐自己心中的圣物。”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对着原作图片复绣此作的邹英姿】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局部1】【】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局部2】【】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局部3】【】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局部4】【】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局部5】【】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局部6】【】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局部7】【】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局部8】【】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局部9】【】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局部10】【】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局部11】【】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局部12】【】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局部13】【】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局部14】【】

(说明:此处有关邹英姿复绣的几幅图片来自网友的美篇游记,感谢这位网友在苏州博物馆的拍与分享。)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局部15】【】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局部16】绣制过程中【】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局部17】【】

邹英姿回忆说:“当时我已经开始绣了,但是绣制过程中遇到非常多的困扰。为相识除困惑,就想去观摩原作。“我从画册上知道《凉州瑞像图》是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就乘和江苏省文化交流代表团出访的机会去大英博物馆参观。也许朝觐之旅注定要历经考验,飞抵伦敦之后才知道这是一件不对外公开展出的藏品。回来之后,我请朋友帮我向大英博物馆发出邮件,希望能够给我提供参观的机会。因为此前我们和大英博物馆有过文化交流,他们曾经收藏过我的一幅作品。几次写信之后总算得到了回信,却被告知:《凉州瑞像图》刚刚借展给了美国洛杉矶盖蒂艺术博物馆,在那里将会有一个短暂的展示。我便迫不及待,决意独自前往美国,当时我正在生病。家人劝阻我迟些日子再去看,但我心意已定。临行前,我发愿:“只要《凉州瑞像图》还在地球上,我就一定要找到你。”“我又急速动身,追到美国洛杉矶。神奇的是,当飞抵洛杉矶之后,我的咳嗽居然减退了,也许是自己的诚心感动了上苍吧。马上要见到《凉州瑞像图》了,我格外欣喜,眼泪情不自禁流了出来。“当时盖蒂博物馆周围的客房很紧张,我住在一家偏远的、简陋的旅馆里,隔壁的客人素质很差,夜里呼号作乐。我是一个干针线活的苏州女子,出这么远的门,呆在陌生的国度、陌生的城市,英语也说得不好,人地生疏,是挺害怕的。我就紧锁房门,不断给国内的朋友和家人发定位,生怕自己丢了。“翌日博物馆开门,我顾不上倒时差,第一时间进馆,终于看到了梦中的《凉州瑞像图》。它就这么挂在展厅里,绣面中佛陀眼中吐露慈祥的光。我一下子就跪倒,眼泪又一次流出来,止不住。我不是悲伤,而是万分的喜悦。周围还有很多殿堂级的展品也在展出,但我仿佛看不见它们,眼里只有《凉州瑞像图》。”“在盖蒂艺术中心博物馆的日子里,连续几天,我每一分每一秒都站在这件绣品前,研究它的神奇之处,它的针法和苏绣传统的针法完全不一样,我从艺这么多年也未曾见过。我叹服于古人的智慧,不断追问它到底是怎么绣出来的由于展品不允许拍照,我就拿着放大镜,睁大了眼睛,恨不得把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在本子上,塞进脑海里。累了就躺在户外的草地上休息一会,静静的思考,想不明白就再回去细看,每天都是直到黄昏时闭馆才拜别。就这样,我在盖蒂博物馆足足看了一个星期。”当邹英姿终于在洛杉矶的盖蒂博物馆见到《凉州瑞像图》的时候,她跪下了,情之所至,热泪汹涌。拖着疲惫的身体,辗转半个地球,从中国苏州追到英国伦敦,再追到美国洛杉矶,邹英姿发愿,一定要找到心中的圣物,找到这件在1907年被探险家斯坦因拿走的敦煌文物。邹英姿在接受采访时说:“在盖蒂艺术中心博物馆的日子里,连续几天,我每一分每一秒都站在这件绣品前,研究它的神奇之处,它的针法和苏绣传统的针法完全不一样,我从艺这么多年也未曾见过。我叹服于古人的智慧,不断追问它到底是怎么绣出来的由于展品不允许拍照,我就拿着放大镜,睁大了眼睛,恨不得把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在本子上,塞进脑海里。累了就躺在户外的草地上休息一会,静静的思考,想不明白就再回去细看,每天都是直到黄昏时闭馆才拜别。就这样,我在盖蒂博物馆足足看了一个星期。”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邹英姿在绣制此作品】

邹英姿接着说:“回到苏州之后,我就开始上绷,找材料,根据记忆还原这件绣品。《凉州瑞像图》呈现出螺旋状的丝理,但这个绣法既不是辫子针,也不是锁绣,是在那个年代流行的劈针绣。可以想象,如果用辫子针和锁绣的技法,绣这么大体量的作品,就会非常操劳,而古人发现了一种非常方便的办法,堪称“方便法门”,不会让人们觉得累,绣制过程应该是欢愉的、自在的。在一千三百年前,一定有一些智慧的绣娘找到了这个方便法门,极其殊胜。“刚开始,我往返实验了很多次,但和原稿一对比都不对,焦虑感如泰山压着我。后来想到把绣品放大看试试,因为博物馆不让拍照,个别的照片也无法表现细节,敦煌研究院的吕爱教员给我提供了一些高清照片,放大后就能够看清楚细节。颠末一番实验,终于找到了其中的秘密。我感悟颇深:原来看到的未必是真相,真相一定是在你动手做的时候,和作品一对一交心的时候,它才会展现给你。这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态度,来不得半点虚假。”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邹英姿在一场慈善拍卖会一楼绣架上的《凉州瑞像图》】【】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邹英姿2017年带着作品向名家常沙娜(敦煌研究所所长常书鸿之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请教】

从海外各大博物馆观摩后,回到工作室后,邹英姿反复实验,终于领悟到了《凉州瑞像图》绣法的奥秘,她亲自动手,一针一线把它复制出来。历时两年,终于接近完工。在此期间,邹英姿还数次去敦煌、北京和杭州,请教专家,拜访学者,查阅典籍,请敦煌研究院的数位专家到苏州的工作室讲课,撰写有关《凉州瑞像图》刺绣的论文,让它能够被世人所相识。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邹英姿和工作室人员在莫高窟第16、17窟的三层楼前展开绣品】

在专访中被问到“在复制过程中还有哪些困难”邹英姿说:“隋朝的作品比较自由开放,到了唐代则很讲究法度,古人佛造像的布局很有讲究,就像建造园林一样的,哪里该放什么,该有多高,多宽,莲花座多长,脸的比例等等,古人是特别严谨和讲究的。我的复制件要力求和原作一比一地还原,这些详细的数据还要在我的论文中一一体现。”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捐赠给敦煌研究院的版本,2019年】【】


2019年,邹英姿将其复制的《凉州瑞像图》捐赠给了敦煌研究院。2020年,邹英姿复制的另一件《凉州瑞像图》在苏州博物馆“苏艺天工-大师系列”邹英姿刺绣艺术展上展出。邹英姿说,“《凉州瑞像图》一共复绣了两件,第一件是按原来残破的样子绣的,目前由敦煌研究院收藏。第二件,也就是此次展出的这件,是把原先残破的地方也修绣完整了。”

14.邹英姿的复绣《凉州瑞像图》,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苏州博物馆“苏艺天工-大师系列”邹英姿刺绣艺术展,2020年】【】

14.邹英姿(工艺美术名家)的复绣《凉州瑞像图》(下),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上)【苏州博物馆“苏艺天工-大师系列”邹英姿刺绣艺术展2020年海报】【】


14.邹英姿的苏绣《凉州瑞像图·狮子》,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

14.邹英姿的苏绣《凉州瑞像图·狮子》,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


14.邹英姿的苏绣《凉州瑞像图·狮子》,复现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巨幅刺绣【苏州博物馆展览现场】【】

邹英姿在复绣《凉州瑞像图》之后,又用绣《凉州瑞像图》的技法呈现了一幅第57窟敦煌壁画《说法中的观世音》(见下图)。邹英姿说:“敦煌莫高窟的开凿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汗青,它期间又沉寂了五百多年,交汇了汉地和西域的多种文化元素,就像一部文化艺术的百科全书,做刺绣的、画国画、画壁画的、做雕塑的、研习书法的、学音乐的、研究佛学的、研究汗青考古的,都能在这里找到想要的瑰宝,敦煌适合每一个艺术门类。我也曾几次去敦煌朝圣,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和感悟,我终于理解,为什么当年常书鸿先生他们当年来到敦煌,从此留下来不走了;为什么到明天一代代的敦煌人坚守到明天。敦煌实在是太迷人了。”

4.初唐-57窟南壁-说法图之观音菩萨--邹英姿(工艺美术名家)的苏绣《色空不二》,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相关阅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绣大家邹英姿,历时两年的刺绣作品《色空不二》,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再现了敦煌莫高窟第57窟南壁说法图左侧的观音菩萨。采用隋唐时期流行、现已失传的“劈针绣”技法完成作品次要部分,并配有邹英姿独创的“滴滴绣”技法。详见(在以下链接里搜索关键词“苏绣”或“邹英姿”↓):【神游千年,大美敦煌】初唐-57窟“美人窟”:南壁说法图“最美观音”饰物璀璨【高清大图】

细节:
4.初唐-57窟南壁-说法图之观音菩萨--邹英姿的苏绣《色空不二》局部1【】

4.初唐-57窟南壁-说法图之观音菩萨--邹英姿的苏绣《色空不二》局部2【】

4.初唐-57窟南壁-说法图之观音菩萨--邹英姿的苏绣《色空不二》局部3【】

4.初唐-57窟南壁-说法图之观音菩萨--邹英姿的苏绣《色空不二》局部4【】

4.初唐-57窟南壁-说法图之观音菩萨--邹英姿的苏绣《色空不二》局部5【】


-----------------------------------------------------------------------------------------------【提醒:】本文包括许多高清大图,点开图片,可看大图。有一些是超大图,在图片上点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图(每张图皆已注明像素尺寸,如【】)。----------------------------------------------------------------------------------------------

【相关阅读:】▼敦煌出土的刺绣:敦煌石窟出土的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图文赏析】
▼西方有一套中世纪最著名的挂毯,令人叹为观止:总长144米,现存71个场景,精细详尽地编织出了《圣经启示录》的几乎全部内容,现藏于法国昂热城堡挂毯博物馆。其详细展示见以下链接(大都是像素左右的高清超大图):中世纪最壮观挂毯(法国昂热城堡珍藏):圣经启示录【连载目录】
--------------------------------------------------------------------------------------
332全窟虚拟漫游▼:

▼“敦煌-唐朝各窟”的目录索引:【神游千年,大美敦煌】唐朝各窟-目录索引

▼更多精彩图文:与佛家文化有关的图文【目录索引】(可链接到每一篇)明清彩绘与版画《释氏源流应化事迹》:释迦佛传,古代高僧传记【目录索引】GIF动态图(19)佛、菩萨、飞天,光彩耀动;嫦娥奔月、七夕相会,仙气飘飘--------------------------------------------------------------------------------------
推荐内容